民国投机者_第12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节 (第3/5页)

门跑。

    他们出门后不久,五十六团团长张轸感到城里的情况不对。赶回军部了解情况,发现桌上地字条后,顿时大惊,立刻派人通知正在五十五团和薛岳,然后集合队伍出进贤门追赶程潜。

    薛岳在漳江门得到张轸的通报后,没有惊慌而是拿起地图研究敌情,他很快断定邓家铺突不出去。他对参谋长席怒平说:“唯一的生路是北面,庄文革有先见之名。”

    “可卢香亭会放过牛行车站吗?”席怒平怀疑的问。他是原建国川军军官。从黄埔毕业后,进入三团当参谋长。

    “在程潜和庄文革之间,我选庄文革,你呢?”薛岳很是自信。

    席怒平想了想说:“我也选庄文革。”

    “那还说什么,集合部队,到得胜门过江。”

    薛岳率部离开漳江门,在德胜门外搜罗到十七条船。往返十趟,把部队运过赣江。过江之后薛岳下令把船全部凿沉。

    薛岳的判断非常准确,程潜还没走到邓家铺,五十七团就从邓家铺败退下来了。程潜傻眼了,现在再想回去守城那是不可能了,军心士气完全崩溃,唐蟒当即建议让五十七团保护程潜改道生米街过江。

    程潜在五十七团的护卫下又向南昌城内走去,半路上遇上张轸的五十六团。不久五十五团也来了。

    整个十九师与第六军军部一齐向生米街前进,那是他们唯一地生路。只是,此路不通。

    漳江门外,打前卫的五十五团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就被郑俊彦突袭成功,五十五团在南关本就打得极为艰苦。早就人困马乏了,这通袭击将士兵地心里防线击溃,士兵们纷纷后退,团长王尹西还想最后组织反击,一发子弹击中他的前额,当场阵亡。

    五十五团溃兵让走在后面的五十六和五十七团有了准备,郑俊彦愉快的进军开始变得困难了,张轸和五十七团团长王茂泉一左一右展开阻击,掩护军部和师部转移。

    趁着忠勇的部下拼死抵抗之机,程潜带着军部和十九师师部向得胜门转移。他想起薛岳还在得胜门。等到了得胜门时。才发现薛岳已经离开了,更要命的是他们沿江找了个遍都没有找到一条船。他们当然找不到。薛岳已经把他们都开到对岸去了,然后又把所有的船都凿沉了,给程潜玩了手破釜沉舟,让程潜望江流泪。

    “这样走我们都走不出去。”唐蟒看着众人无计可施地样子,首先提出建议:“我建议化整为零,大家分散突围。”

    化整为零是个很好听的名词,实际是就地解散的代名词,一件漂亮的外衣。

    “看来只有这样了,突围之后,到奉新集中。”程潜低沉着脸下令。然后他就与杨杰一起,带着两个卫士向西而去,剩下的人左右看看,一轰而散。

    程潜最终装扮成农民在一个老农的掩护下,走出了包围圈,不过他气质太出众,为了更像农民,他不得剔掉漂亮的胡须,换上一身农民装束,坐上了牛车,上演了一出近代版割须换袍。

    王柏龄逃回南昌后,又躲进了凤凰宫,那些ji女们很义气的将他藏了起来,几天后才辗转逃出南昌,可是面对如此情形,他不敢回去见蒋介石,他逃回了江苏老家,从此脱离军界。

    缪斌在路上与王柏龄走散,他没想到王柏龄居然会回凤凰宫,他带着他地卫兵从顺化门出城,没能走出去,随后他返回城内,躲进了万寿宫中,寺里的和尚保护了他,为了纪念这次逃亡,他从此留上了光头。

    拼死抵抗的五十六和五十七团,最终被打散,张轸带兵退到得胜门,最终逃到七里街,在七里街他搜罗到三条小船,三条小船无法将剩下的六七百人运过赣江,他也只有分散突围。张轸与两个士兵驾着一条小船,渡过鄱阳湖,到了九江,在九江坐船返回武汉,他,是幸运的。

    最悲壮的是王茂泉团长,他带着人退进城里,在城里与由南关进城地邓如琢和郑俊彦展开巷战,从城西打到城东,又从城东打到城南,最终战死在旧番台衙门前。

    到下午四点时,南昌城内有组织的抵抗完全终结,邓如琢和郑俊彦履行了他们诺言,两军士兵在南昌城内大肆抢掠,郑俊彦和邓如琢则悠闲的登上滕王阁,欣赏美丽的鄱阳湖以及满城悲惨的哭声,环顾整个南昌地区,只剩下一个地方没有掌握在孙军手中,那就是牛行车站,北伐军第一师第一团正守卫在那里。

    这个团背后是赣江,东西北三面被围,最近的援军在樟树以南,距离牛行车站有两天的路程,而且还是没有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