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2节 (第4/4页)
己地位置。张国焘和汪精卫都明白他地意思,最高职位本来就是协调,居中调度。 张国焘笑着接过名单,看了会他皱起眉头,这份名单上国民党左派和与汪精卫有关系的人居多,中间派除孙科外,叶楚怆、邵元冲都没有入选。而且共产党员中,除上届地人选全部入选外,还增加了吴玉章、董必武、恽代英、杨匏安等人,这份名单没有尊重中共关于尽量争取左派地意向。 张国焘感到不妥,便尽量委婉的说:“汪主席,这份名单是最后地名单吗?” 汪精卫一愣,以为张国焘还不满意,心里有些为难。但还是说:“你们还有那些要求,都可以提,我回去再与大家商量。” “哦,我认为应该做些调整,我党入选的人太多,而且叶楚怆。邵元冲这些人还是可以入选的,他们不是右派,是中派。”张国焘放缓语气,以商量的口吻说道。 汪精卫迷惑了,他看着张国焘,想知道他说的到底是真话还是假话:“如果只涉及贵党人员的话,你可以做些调整。” 张国焘听后,拿起笔就从名单上就在名单上勾掉自己和瞿秋白的名字,然后对汪精卫说:“我和秋白同志都没在国民党内担任职务了,不应该再选为中央委员。另外其他地中共党员也应该减少几个。这样才符合我党不多占中委的原意。” 汪精卫摇头说:“不,你和秋白先生是总理在世时遴选的。理该继续当选。” “汪主席,贵党第一届中央委员有几个落选了,所以我党也应该有几个落选,这样才公平合理。”张国焘坚持说。 汪精卫心中不满,哪有这样体现公平的,明显是为了撇清自己,既然你们要躲在一边看热闹,我也不强求。于是他不再就这个问题说什么了。转而对鲍罗廷说了蒋介石的情况,问他与蒋介石就北伐谈过什么。 鲍罗廷这才明白蒋介石足病的真正原因,他苦笑一下就把当初自己与蒋介石关于北伐的谈话原原本本告诉了汪精卫,然后才说:“看来庄继华提出的三个法案让蒋介石认为他已经解决了政治经济策略,所以他想急着北伐了。” 汪精卫明白了,可张国焘却好奇地问:“顾问先生,您看庄继华的那三个法案能解决政治和经济的策略吗?” 鲍罗廷想想又摇头说:“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我原指的政治经济策略是指通过战争把**推向全国,而这种**必定引起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以及利益的重新分配方法。据我猜想,庄地想法是通过这三个法案后,然后再进行社会经济变革,这样就可以把变革控制在三个法案之内。从国民党的角度来说,这三个法案是很高明的。” 有些话鲍罗廷是不能当作汪精卫的面说的,这三个法案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特别是私有财产保护法是非常不利于土地**的,如果他还是总顾问他就要想办法拖延这个法案的制定,可现在…….,这已经是季嘉山的问题了。 不过他也低估了庄继华,庄继华已经想到这个问题,因此他透过孙学会告诉参加制定法案的伍朝枢,要坚持首先制定私有财产保护法。 汪精卫走后,鲍罗廷才对张国焘说:“汪精卫对你们在上海与孙科他们地谈判非常不满意,因为这样做汪认为是向反对广州地国民党人讨好。” 张国焘淡淡的说:“我们也是希望国民党内更加团结,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国民**,至于他怎么想就由他去吧。不过,我想知道您对蒋介石和汪精卫作何评价。” 鲍罗廷知道张国焘在问什么,西山会议派近期的活动明显尊蒋抑汪,张国焘的意思是蒋介石和汪精卫谁更可靠,但这个问题太难了,至少目前来说鲍罗廷认为他们都是可靠的,因此鲍罗廷没有作正面回答:“汪精卫和蒋介石性格上有差异,蒋介石是明显的军人,汪精卫性格偏柔,汪精卫博学多闻,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但要他负责时,他却常表示谦逊;蒋介石性格强硬,学识不足,但勇于承担责任。现在他们两人的合作还很顺利,不过需要有人在他们中间作润滑剂。可惜了廖仲恺,他本是最好的人选。” 更新稍微晚了点,明天恢复正常。 继续求月票......... 第四章大革命风云第二十七节转变(四) 第四章大革命风云第二十七节转变(四) 第二天蒋介石依然足痛胸闷,没有出席大会,并再次向军事委员会提出辞去一军军长职务。汪精卫心里很不满意,你蒋介石对季嘉山不满,不能拿党的会议来出气,况且二大是我汪精卫当主席主持的第一次大会,这个大会必须圆满,必须成功。汪精卫非常生气,但又不得不想办法,左思右想,只好找张静江出面动员蒋介石参加大会。 张静江当然知道蒋介石生病的原因,可不知出于何种缘故,既不拒绝,也不答应,只是告诉汪精卫,解铃还须系铃人,必须系铃人先去,他才有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