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机者_第5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8节 (第4/4页)

身边、汪精卫身边、廖仲恺身边岂会无人,轮得到你庄继华。除非你庄继华一开始就参与进去,可他一个小小的中校。能参与这样地大事,喻培棣不由又怀疑。

    可随即喻培棣又想,要是庄继华还暗地里担任着更重要的工作,那么对他也许是个好事,毕竟从自己与他的交往来看,这个年青人还是个热血青年,还没有那么阴险。

    于是喻培棣说道:“整军最大的问题是士兵出路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整顿出去的士兵就会沦落为盗匪,反留下隐患;其实这还不是最差的,最差的是士兵知道没有出路,他们会在有心人地挑拨下起来作乱。”

    “作乱估计不会,喻师长可能不知道,受**形势发展的影响,广东军队的**觉悟普遍高于外省军队。特别是最近的反帝抗议运动高涨。广东无论军人还是平民都热情参与,都受到一次思想教育。”

    喻培棣点点头,他同意这个说法,广州参加游行的人中有各种身份,但他对思想觉悟就能阻止动乱,不太认同。

    “思想觉悟还能有这种作用?”喻培棣怀疑的问。

    “当然。您看,”庄继华指指矗立的墓碑:“当初你们自由几百人就敢于向清政府发起进攻,人人冲锋在前,不惧牺牲,给敌人造成重大损伤,从军事角度上可以说是战斗力惊人,可你们的战斗力是从那来地呢?你们的武器比敌人好,还是人数比敌人多?都不是,而是你们的思想比他们强大,如果现在广东军队能有当初烈士们的觉悟。这支军队就能横扫天下。”

    喻培棣静静的看着墓碑。七十二烈士之墓,不仅思绪联翩。当年那些年青的、热血地、音容笑貌。又在眼前浮现。二十年的血雨腥风,换来的是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为什么会这样,午夜回首,愁绪万分。或许这个年青人说得没错,多点公心,少点私利,国家或许就不是这个样子。

    庄继华假装没注意喻培棣的神态,专注的看着记功坊上的自由女神像,女神左手挟书,右手举槌,裙袂飘飘。庄继华有些纳闷,法国的自由女神是手拿钢枪,引导人民;美国的女神是手持火炬,这个怎么拿根棒槌。庄继华有些好笑,却没时间去细想。

    “刚才我说贵军来得不巧,其实这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政府新立,必然牵扯众多的人事变更,以熊锦公的资历能力,恐怕政府不会让他仅仅担任川军司令。”

    喻培棣听到庄继华地话,心中不由泛起一丝异样,这一年多地颠沛流离,对川军上下的打击非常大,不但在低级军官,就算高级军官中失败倾向也很严重,熊克武赖以起家地九人团成员现在也不过就剩下他、但懋辛、张冲、余际唐,川军的支柱之一原参谋长李蔚如都因绝望而离开了部队。

    也许这也是一条路,只要能给两万多川军将士找到条生路,整编也不是不可以。

    “如果真的这样,川军整编也是件好事。”喻培棣想清楚后,决定通过庄继华向大本营高层透个信,表示自己支持整编,他认为熊克武也会赞成的。

    “如果?喻师长这是何意?”庄继华听到喻培棣表态并没有立刻接受,而是敏锐感到喻培棣话里的异味。

    “我们从四川到广东,沿途吃了多少苦,目的就是想继续**,文革,即便依照你的条件,我们川军将士的觉悟也不低,愿意继续**的都留在这,不愿意的早走了。”喻培棣落寂的说。

    庄继华这下总算把握到喻培棣地心思了,喻培棣现在是左右为难。继续干下去,前途看不见,走吧,川军数万人是他们从四川带出来的,跟随他们多年,把他们扔下自己逃了,以后恐怕都不敢回四川。更深层的因素恐怕还有躺在这里的喻培伦。七十二烈士中最有名的就是他和林觉民。冲着喻培伦的名声,喻培棣就算不想干也要硬撑下去。看来名人的亲属也不好干呀。庄继华看看喻培棣,眼光中隐藏了一丝怜悯。

    回到司令部,庄继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贺衷寒就冲进他地办公室。

    “文革,你可算回来了。”贺衷寒把手里的资料递给庄继华:“有两件事需要立刻决定;第一,范汉杰是留在粤军还是回党军;第二、发展青年地章程要定下来交给校长。”

    滇桂军覆灭,范汉杰的使命就算结束了。他本人已经几次提出回党军,可庄继华就是不答复,把范汉杰憋得难受。现在陈铭枢找到范汉杰,表示希望他能去他的部队,而且一去就给个团长的职务,范汉杰立刻就报告了,但表示自己不想去,而是想回来。可由于不知道庄继华的想法。他也没拒绝陈铭枢,可陈铭枢希望他能尽快决定。

    “呵,还有这样的好事,这可是天上掉馅饼。”庄继华笑了,范汉杰的事他一直在犹豫,党军扩编需要人才。把他调回来也是个办法,不过就这样调回来,庄继华又有些不甘心,他认为范汉杰还可以有更大地作用,现在陈铭枢送上了机会,庄继华立刻决定让范汉杰继续在粤军中潜伏。

    “告诉范汉杰,接受陈铭枢的邀请,继续留在粤军中。”庄继华对贺衷寒说道。贺衷寒点头答应,其实他也是这个意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