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9节 (第2/4页)
变革方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的一条鞭法都有总结,这些都是前人的智慧。”唐健解释道。 严复一拍大腿,说道:“好,很好,我想国会一定会通过的!” 两天后,国会正式通过了《土地法》,并将《土地法》写入宪法之中,短短几天之后,从武汉传出了一连串的命令,全国各地各省各县都是忙成了一团。 十天后,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都贴满了关于《新土地法》的告示。 “快看,快看,新政府又出榜文了?”山东陵县里的一处街道上响起了惊讶声。 “真的?看去看看!”又有一人说道。 “政府又出新榜文了,大家快来看看啊!”马上又有一人高呼。 很快,不大的小县城里面的人都涌到了街口,那是是贴榜文的地方。 前些日子,华夏新政府上台之后,小小的县城里不断接到了来自首都武汉的榜文。 几个月前是关于免费教育的榜文,说是在适龄六岁到十五岁之间都可以免费入学,一听到这个消息,县城里面的人都是额手相庆。 陵县是山东一个比较落后的县城,县城里只有一家私塾,穷人家的还是别说都私塾了,就是想认几个字也是难如登天,现在政府出资兴办新式学校,而且还不收钱,这等好事哪里去找啊! 所以,陵县的老百姓对于政府的榜文都很感兴趣,就像上个月,政府说要在山东修建铁路,听说还会路过陵县呢! 陵县里的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火车,听新来的教书先生李先生说。火车沿线过处都会带动当地的老百姓致富,陵县的老百姓自然是乐开了怀。 现在又出了新榜文,不用说,肯定又是好消息了,所以有人一声高喊出新榜文了,附近的人马上就跑过去看热闹。 不过,由于陵县比较落后,所以识字的人并不多,在场的没有几个人能将榜文上的字认全。 这时,新建陵县中学的李先生带着自己的学生从街口跑过,李先生带着学生每天早上跑步是遵循了西洋学校的教法,说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因为国家需要的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是需要德智体学兼优的全面人才。 有人眼尖看到了李先生,隔着老远喊道:“李先生,李先生,我们大部分都不怎么识字,您过来帮我们看看这帮榜文上写的啥?” 李先生欣然前往,在安顿好学生之后,李先生便在人群中自动让开的一条道中走到榜文面前。 李先生仔细一瞧,立刻高兴的说道:“是关于《新土地法》的内容!” “那快给咱念念!”一个大妈追问道。 “是啊,是啊,快看看又是什么好政策!”另一个中年男子也催道。 “好好,大家不要急,我现在就给大家念!”李先生笑呵呵的说道。 “咳咳,《新土地法》:自前清以来,富户屯田,贫农无地,长此以往,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土地矛盾,特此颁布《新土地法》。” 李先生的话刚说完,围在榜文旁边的老百姓立刻纷纷交头接耳,讨论起来的。 虽然陵县是个比较落后的县城,但人口密集,尽管县城中开垦荒地比较多,可是县城中的大部分土地都集中在几个大地主的手中。 特别是生活在这里几代的黄贵仁家,黄家拥有良田近两万亩,平时为富不仁,常常欺凌乡里。 每当黄河泛滥的时候,黄仁贵却常常借口收成不好,经常不给一些佃户粮食,想人家辛苦忙碌了一年,到头来却是要一场空,全家都要饿肚子。 所以,当时有很多人都拖家带口的背井离乡,走西口或者闯关东,都到幅员辽阔的东北三省去谋生活了。 当地人都对这个黄贵仁恨的咬牙切齿,可偏偏人家财大气粗,县中没有几个人能对付的了他,如今新土地法一出来,就是专门打击这种为富不仁的大地主,这让所有陵县的老百姓都笑开了花。 李先生接着念道:“第一。凡是屯田富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