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0节 (第3/4页)
人来寝宫看望皇上,后来就看到皇上和翁大人一起出了寝宫,朝东边的太庙去了。”小李子答道。 “太庙?”唐健疑问道,“好了,会有人送你出城的。” “谢谢唐大人,谢谢唐大人!”小李子不停的在地上磕头道。 唐健一行人转向太庙而去,段祺瑞自言自语道:“光绪帝去太庙干嘛?” 等来到太庙的时候,已经有南方军士兵包围了那里,昔日皇宫圣地此时已经看不到一个守卫在这里的禁卫军了,剩下的只有呼啸而过的清风,还有永远安静摆列在其中的大清历朝历代皇帝以及有功之臣的灵位。 “有没有看到光绪帝?“唐健问一个警戒此处的士兵。 “光绪帝和翁同龢都在里面,不过,他们已经……“那士兵欲言又止。 看着士兵的神态,唐健早已经猜到了里面的情况,再留下警卫之后,唐健和唐绍仪、聂士成一起走进了太庙。 太庙之中阴风阵阵,不少的窗户因为没人看管而被风刮得“咯吱“作响,唐健推开太庙的大门,出现在眼前的是两具脸色已经发紫的尸体。 光绪帝和翁同龢两人已经悬梁自尽了! 看着在横梁之下微微飘荡的两具尸体,唐健叹了一口气,对门外的士兵命令道:“把他们放下来吧。” 须臾,两具尸体被人小心翼翼的整齐摆放在了唐健的面前,唐健清楚看到光绪帝和翁同龢两人脸色安详,显然死的时候并不痛苦,看尸体发硬的情况,两人应该是在昨晚南方军开始攻城的时候就悬梁自尽了。 唐健叹了一口气,说道:“唉,我本就没有想要取光绪帝的性命。” 聂士成神色悲痛的跪倒在光绪帝的尸体前,毕竟光绪帝曾经是他誓死效忠的大清帝王,可到了最后却是这种下场,身边除了翁同龢一人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人陪伴,说起来,光绪帝的下场也算是够凄凉的了。 “或许,这才是他最好的归宿吧!”一旁的唐绍仪也叹道。 在唐健的印象中,光绪帝并不算是一个一无是处的皇帝,起码他曾经想要强大自己的国家,想要从慈禧手中夺回皇权,想要通过维新变法,国富民强。可无奈大权旁落,自始至终他一直是个傀儡皇帝,直到他死的时候,这种身份也没有改变。 可能他不想看到他梦想中的大清王朝最后在他的眼中凋零,所以,他才用这种方式结束了他悲惨的一生吧。 唐健说道:“将光绪帝还是按照前朝皇帝的规格下葬吧,还有翁同龢,也厚葬了吧,虽然是个顽固的帝党领袖,不过也算是高风亮节,令人钦佩啊。” 所有人默默注视着躺在地上的光绪帝和他的老师翁同龢,久久没有说话…… 当袁世凯刚出北京城的时候,只听见北京城中火光四起,枪炮声大作,南方军已经开始攻城了。 袁世凯深深回望了北京城一眼,他苦心经营的袁氏王朝,就在南方军刚刚猛烈的炮火中化为了灰烬。 袁世凯知道,他想要回归北京的话,至少需要几年的时候,或许是一辈子也回不了北京了。 他实在是心有不甘,他也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他当初明明拥有数倍于唐健的二十万北洋新军,可到最后,他还是输给了唐健,就像当初戊戌政变的时候,唐健永远都是走在他的前面,他一直想要找寻其中的答案,然而直到现在,这个最终的答案他始终也没有找到。 不过,袁世凯并没有灰心丧气,还没有到最后时刻,他就还有翻盘的机会,他静静凝视着身后连绵上千米的车队,山西等北方数省的还有数万的北洋新军,这些都是他东山再起的资本。 总有一天,我会回来的,唐健,你就看着吧!我就不相信,你永远都比我强!袁世凯回望了最后一眼已经陷入战火的北京城,在心里歇斯底里的呐喊道。 袁世凯带着一丝不甘、懊恼、羞愤,然后头也不回的钻入了自己的马车,随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