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〇三章 添人丁,雨儿替兄写对联 (第1/2页)
刘雨儿知道苞米芯也就是玉米芯应该用来烧肉顿骨头汤,刚巧家里有刚炖好的骨头汤。她就不顾娘的反对,将几十个苞米芯扔进骨头汤里继续炖。 傍晚吃饭时,刘雨儿看到谁也不吃苞米骨头汤,就率先盛了一碗。刘青峰跟着她,也盛了一碗,先尝了一口汤,又吃了一口苞米芯,赞道“好吃!” 刘雨儿眉开眼笑地吃了起来。小六小七也忍不住抢了起来。 刘家人吃完饭,几个孩子就去了隔壁,也没忘了拿上一筐苞米芯。 刘来福又亲自挑了一担苞米芯送到大院,还嘱咐刘来喜带一些到正和楼。 隔了一天,正和楼就来了一辆太平车,将刘来福家所有的苞米芯都拉走了。 此后几日,所有事情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苞米田里杂草疯长。村里人果然说话算数,每天让孩子到苞米田里帮忙除草。 刘青海正式成了一个先生,每天上午带着弟弟们读书,下午带着一群孩子就在自家的大棚里背。刘青海教了两日,惊讶地发现,二叔家的几个孩子都已经认识了不少字了,尤其是刘青石和刘青宇不比青湖和青河差。难怪爷爷一再叮嘱自己一定要教好这两个堂弟。看来,爷爷让自己回来教弟弟们读书,就是为了培养二叔家的几个孩子。老娘和三婶当初实在不该将二叔一家撵出大院,如果当初咬咬牙,再坚持几年,青峰兴许已经考中举人,青石明年也许也能得中。刘青宇的举人肯定也是跑不了的。而他们三人中进士也是早晚的事。可惜,自己书明明读得也不差,却连续两次都没能考中举人。 刘来安和刘来福在李押司的介绍下请了匠人,一队在村里盖学堂,一队在荒地池塘边盖长工住的房子。 这时,李康让人送来了三头壮牛、两只牛犊和一头母牛。刘雨儿立即让老爹在村里宣布谁帮自家干一天活,谁家就可以免费借一天牛使用。 张都头给刘来福介绍了两家人,一户以前是专门养鱼的,因为春天下雨漫了鱼塘,欠了一堆债务,不得已只好卖身还债,原意签死契;另一家是以前就欠了一堆债务,他们家佃的地今年麦子颗粒无收,地主不肯免租反而逼债,收了他们家的房子,一家人居无定所,只好卖身为奴,死契、活契都行。 刘来福本来只想签第一家,这家夫妻姓陈,二人带着三个儿子,长子已经十七,老二和老三分别是十三和十岁,人手足够用。可是他心软,架不住第二家苦苦哀求,也签了下来。第二家是一对年轻夫妻男子姓吴,长女六岁,儿子才三岁。两家都是附近红山县的人。 刘雨儿听说是签的死契有点不太赞成,可是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她也无法。 刘家老院一下子多了九口人。刘来福无法,只好搬空了刘雨儿的房间,让自家几个儿子都住了过去。刘青山的房子给吴姓夫妻带着一双儿女住。刘青峰的房间给了陈姓夫妻,他家的三个孩子就睡在清空的柴房。刘雨儿看到刘来福的安排,苦笑不已,她现在真是有家不能回了。刘大山看到老院的几个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