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明_第11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0节 (第6/6页)

争力强,但商业行为却不断没有突破小农经济,把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提到一个新阶段的能力,相反还俱有破坏和摧毁小农经济的作用,因为商人赚到钱之后无非就是做两件事情,一是买地放租,二是放高利贷,而不是用来扩大生产,提高技术,结果只会造成土地兼并和对小农的严重剥削,还有就是对手工业者的压价。

    当然如果在这个时候,朝廷能够采取积极的政策,有意引导和扶植手工业扩大生产规模,当然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只可惜历代的朝廷选择的都是简单、粗暴的禁商、限商的政策。结果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是禁商,社会生产越得不到发展,而社会生产越得不到发展,就越是禁商。这也是中国为什么未能在近代产生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现在商毅就决定,自己来试验一下,生产销售一体化。也算是作一个偿试,反正现在自己手头上的资金充足,而且中国的丝绸也一向不愁销路。

    当然这些理由还没法对林之洋说,商毅只好道:“现在丝绸和生丝的海外贸易几乎都被郑芝龙陇断,我暂时还无法在海外和他竞争,因此现在只能控制源头做起,海外这一头暂时先让给他做,反正郑芝龙总是要买丝绸和生丝的,从别人手上买和从我们手上买,都是一样。一但我们控制了大宗的货源,还可以以此为条件,和郑芝龙交涉,然后共同开创海外贸易这一块。”

    当然商毅所说的这些也是实情,现在中国沿海几乎就是郑芝龙一手庶天,任何中国船只,想要到海外经商,都必须插上郑氏的旗号,像郑芝龙交纳保护费,方才可以平安出海。包括林之洋和李格非的出海船只,同样也是如此。商毅虽然对海军和海外贸易有一揽子的规划,但现在手头上一条船都没有,那什么去郑芝龙竞争,因此现在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控制陆地上的生产,再慢慢走向海洋。

    林之洋听了之后,也觉得商毅说的有道理,他原来还怕商毅年轻气盛,要和郑芝龙一争高下,现在看来,商毅确实是一个有头脑而且计划周密的人,同时他也不禁想起李格非对商毅的评价,“在乱世之中,前途未可限量”,似然也觉得,这个评价确定不错。现在看来,这个乱世几乎是要来临了,那么商毅究竟能做到那一步呢?

    尽管李格非并没有直言,但林之洋和他相交了近三十年,那还不明白他的意思,商毅是不是真能走到那一步呢?林之洋忽然打了个寒蝉,也不敢再想下去,于是又道:“那么大人打算怎样来做呢?”

    商毅道:“这还要请林先生帮忙,先在苏州买下几个丝织坊,这样就有了工人和织机,并且租一个较大场地,我手上还有一万多斤生丝,可以马上开工,即使是人不满也没关纟,以后可以慢慢扩张。”

    林之洋点点头道:“好,这些就包在我身上,只是大人是想一个人做,还是联合其他人一起来做。”

    商毅笑了一笑道:“如果林先生和李先生都有意参与,我自然是欢迎,如果两位无意于此,那么我就一个人来做,不过日还请你们多多帮忙。”

    林之洋也笑道:“赚钱的事情,谁不愿意做,我可以代格非做主,愿与大人共进退。”

    第二卷 落日篇 第一一三章 兵工厂和印刷作坊(上)

    商毅不禁大笑起来,他当然听得出,林之洋这是一语双关,这是正式表示,他打算完全投靠自己一边来。因此也道:“林先生太客气了,天下这么大,生意靠一个人那里做得完呢?有事大家一起做,有钱大家一起赚,这有何乐而不为呢?”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都大笑起来。

    林之洋又道:“下个月初六,是家父六十六多的寿诞之日,正值浙江叛乱平定,家父重返杭州故居,因此也想借这个机会热闹一下,请来一些客人,还请大人届时赏脸光临寒舍。”

    商毅点点头,知道这一方面是林之洋像自己示好,另一方面恐怕是打算借这个机会,像林家的其他人宣布,他和自己结盟的信号。当然这对自己来说,也没有坏处,因为林家是江南富豪之家,那么届时前来赴约的人必定不少,而且多是杭州府本地的乡绅仕族。自己也可以借这个机会,向他们显示自己现在是浙江的实权人物,连林之洋这样的巨商也向自己投诚过来。

    因此商毅也点了点头,道:“如果林先生不嫌我打扰,到时候我一定赴约而往。”

    林之洋笑道:“大人这是说那里话,大人肯赏光赴约,必使家父的寿宴生辉。下月初六那一天,在下就等着大人光临寒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