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2章 礼物 (第6/15页)
至是多宝架了。 朱敛是第八境武夫,但是跟着陈平安这一路,从来都是步行,从无御风远游的经历。 陈平安好奇问道:“朱敛,你就没点想法?不会觉得亏待了自己的境界?” 朱敛摇头笑道:“少爷,老奴在家乡那边,早就腻歪了旁人一惊一乍的眼光,实在是提不起那股子愣头青心劲。” 石柔在一旁沉默赏景。对于朱敛那些个迥异于常人的想法,她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在陈平安一行人赏景的时候,韦谅坐在一间屋内书桌旁,正在写些什么,手边放有一只古色古香的紫檀木匣,里边装满了“君子武备”的裁纸刀。 他从中取出了一把竹黄刻刀,作为当下的镇纸。 韦谅虽然用了个游山玩水散散心的理由离开京城,其实这一路都在做一件事情。与青鸾国关系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他在帮一个人编撰宝瓶洲谱牒仙师的品第,需要做一份提纲挈领的东西。 韦谅制定了一份九品制的初稿框架。 第一品,唯有宝瓶洲上五境中的仙人境,可以跻身此列。 第二品,上五境中的玉璞境。或是对于大骊宋氏铁骑南下,建立灭国之功。 第三品,元婴境。或是功劳相当于开疆拓土一州之地。 第四品,金丹境。 渐次往下,直到最末尾的第九品。 具体划分,颇为复杂。并不与练气士的境界绝对挂钩,需要参考大骊朝廷,尤其是军方在此次铁骑南下途中,记录的功劳大小。 其中龙泉剑宗的阮邛,既是第二品的第一人,还是如今这份将来会被大骊宋氏作为功劳簿的仙人谱上暂时位居第一高位的人。 此外,是真武山和风雪庙两座兵家祖庭,以及风雷园和正阳山两个剑修大派。 再往下,是大骊长春宫、云霞山、清风城许氏之流。 都需要有一两个名额,板上钉钉要荣登此谱,而且品第肯定不会低。 至于拥有大骊刑部颁发的太平无事牌的修士,必然入列。 此后率先投诚大骊的各路仙师,不论出身,谱牒仙师、山泽野修,都可以跻身其中。 韦谅最近一直在完善细节,这需要那个人提供给他大量谍报,甚至是涉及一国国祚、帝王生死的内幕。 韦谅将手中毛笔搁在笔架山上,站起身,在屋内缓缓踱步。 韦谅之所以愿意做此事,并非迫于大势,不得不投靠那头绣虎,事实上以韦谅的脾气,如果崔瀺无法说服自己,他大可以舍了在青鸾国的两百多年经营,去别洲另起炉灶,比如更加无法无天的北俱芦洲,比如格局相对稳固的桐叶洲,有了青鸾国的基础,无非再折腾一两百年。 但是这次崔瀺亲临青鸾国,第一个找到的人,就是他韦谅。崔瀺与他有过一番坦诚相谈,韦谅得知这位大骊国师以及大骊王朝的既定国策大方向后,决定合作。 合作,而非投诚。韦谅没有委曲求全,没有讨价还价,崔瀺同样对此没有半点质疑。 不可否认,崔瀺所求,比韦谅更为深远,所以韦谅很期待崔瀺所说的那幅画面,有一天出现在自己眼前。 “将大骊国法篆刻碑文,立碑于宝瓶洲群山之巅!” 韦谅来到窗口,眼神炙热,心中有豪气激荡,犹胜脚下那片只在两座大山中流淌的滚滚云海。 大丈夫当如此,方能不枉此生走一遭,不辜负一身所学! 陈平安已经坐过三趟跨洲渡船,知道这艘叫青衣的渡船本来就慢,不承想绕了不少弯路,故意沿着青鸾国东北和北方边境线航行之后,放下了好几拨乘客,好不容易离开了青鸾国版图,本以为可以快一些,又在云霄国北边的一个藩属国境内停停留留,最后干脆在一天正午时分,在这个小国的中岳辖境悬空而停,说是明天黄昏才起航,客人们可以去那座中岳赏赏景,尤其是恰逢一年四次的赌石,有机会一定要小赌怡情,万一撞了大运,更是好事。承天国这座中岳的灯火石,被誉为“小云霞山”,一旦押对,用几枚雪花钱的低价,就能开出上等灯火石髓,只要有拳头大小,那就是一夜暴富的天大好事,十年前就有一个山泽野修,用身上仅剩的二十六枚雪花钱,买了一块无人看好、石墩大小的灯火石,结果开出了价值三十枚小暑钱的灯火石髓,石髓通体赤如火焰。当然若是渡船客人不愿下船,也可以留在渡船上休息。 陈平安听到渡船婢女的解释后,一时间无言以对。那个婢女离开后,陈平安走到窗口,看了眼不远处那座所谓的一国中岳,哭笑不得。 说是中岳,别说跟家乡那座披云山媲美,就连独属于他陈平安的那座落魄山,都要比这座山雄伟许多。 陈平安只好带着三人准备下船,等着一艘艘小舟往返,带着他们去往那座承天国中岳“大山”。 陈平安用屁股想想都知道这座中岳的神祇,跟青衣渡船的主人,是互惠互利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