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2章 《乱起太平山》:下笔有神 (第3/13页)
要对着裴钱指指点点,裴钱就在那边一直挥动手掌。 站在远处柜台的九娘看着钟魁,一点不觉得一个大老爷们的童心未泯,是值得让女子刮目相看的好。不过既然钟魁能够如此,应该不是多坏的人。 裴钱没碰到过如此不要脸的读书人,她累得气喘吁吁,坐回原位,讥笑道:“既然君子这么厉害,那为什么还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钟魁微笑道:“那是因为没遇上我。” 裴钱扯动嘴角,不屑道:“你就胡诌吧,你读过的书,能有我爹多?” 钟魁一巴掌拍在自己脸上,无言以对,好像无颜面对那些神台上的圣贤夫子们,颓然道:“算我输了。” 陈平安走到九娘那边,掏出早就准备好的银子。九娘这次没有推脱,这二三十两银子,既然眼前这位姚氏恩人愿意给,她就只好收下。她苦笑道:“陈公子,此次入京,希望能够帮我稍稍照顾一下岭之,她性子傲,确实不讨喜,公子多迁就,就当我得寸进尺了。” 陈平安点头答应下来,然后笑着伸出手。九娘一头雾水。 陈平安笑道:“照顾姚姑娘的酬劳,没个二三十两银子,说不过去。” 九娘已经好些年没笑得这么开怀,将银子重重拍在陈平安手心,乐不可支道:“哎哟,不承想公子还是个精明的买卖人!” 陈平安还真收起了银子,打趣道:“出门在外,需要生财有道。” 钟魁转头看着九娘与陈平安的其乐融融,朝灶房那边使劲嚷嚷道:“等会儿早饭上桌,记得给我上碗陈醋,要大碗的!” 众人吃过了早饭,客栈外边官道上马蹄声阵阵,越来越清晰。 离别在即。 陈平安突然想起一事,对钟魁试探性问道:“能不能帮我写一副春联?” 陈平安心想,眼前的青衫书生,好歹是一位书院君子,想必笔墨极佳,就当给自己来年先讨个好兆头。 钟魁眼睛一亮,问道:“给钱不?” 九娘气笑道:“你掉钱眼里了?” 钟魁悻悻然,屁颠屁颠跑到柜台那边,搓手道:“九娘,笔墨伺候。” 九娘赏了个白眼,道:“你一个账房先生,自己找不到?” 客栈有笔墨与裁剪为空白春联的红纸,以往过年,都是老驼背亲自动手,他写得一手好字,毕竟是姚镇的三弟。姚氏虽是边关行伍中的豪阀大族,可是对于诗词文章,并不怠慢。行军布阵,兵法韬略,姚氏子弟若真是一个个粗鄙武人,可胜任不了。 陈平安说不用准备笔墨,他有。说这话之前,他就已经悄然翻转手腕,从方寸物中取出了那支小雪锥。 裴钱很谄媚地去接过那对春联红纸,铺在一张酒桌上。她不忘叮嘱站在桌前卷袖子的钟魁:“你可要多用点心,写得好些,以后要挂我家门墙上的!” 朱敛四人,都凑了过来,很好奇这位君子会写什么。 至于陈平安如何弄来的毛笔,又为何不用蘸墨就能书写,九娘假装什么都没看到。 钟魁接过笔后,气沉丹田,神色肃穆,轻喝一声,笔走龙蛇,写下了五个字。 字很正便是了,风骨气韵之类的,似乎还谈不上,内容是“笔落惊风雨”。 显而易见,这不是春联该有的文字,倒像是钟魁好不容易逮着一个机会,就使劲抖搂自己的书生身份。 朱敛一直佝偻着端详那五个字,笑眯眯的。 隋右边已经转过头去,望向客栈大门那边,姚家人很快就要到了。 九娘面无表情道:“小瘸子,去拿扫帚来,有人皮痒。” 钟魁一脸无辜道:“别啊,我很用心写了。实在不行,我再写一副,桌上这两张春联底子的钱,算我头上。” 陈平安笑道:“挺好,就这副吧,再写五个字就可以了。” 九娘死死盯着钟魁,后者赶紧推了一把幸灾乐祸的小瘸子,道:“再去你师傅房里拿一对底子来。算了,干脆两对好了,万一九娘不满意,我再改。” 钟魁先写了第一副春联后边的——“诗成泣鬼神”。 兴许是自己都觉得写得“大”了,钟魁一阵干笑,给自己找台阶下,笑道:“手生了,没写好,没写好,不及平时一半的功力。” 后来两副春联,钟魁写得规规矩矩,很喜庆,是正儿八经的春联,不是第一副这种吊儿郎当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写完第二副后,钟魁自己极其满意,说这副春联的内容,是世间所有春联的老祖宗。 第三副则最让九娘满意,因为很取巧应景,是“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便是裴钱都觉得挺不错,总算给了钟魁一点好脸色。 陈平安小心翼翼收起了三副春联,对钟魁抱拳感谢。 钟魁坦然受之。 然后两人对视,陈平安无奈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