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阴货那几年_第129章 月黑风高夜 嘉靖六十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9章 月黑风高夜 嘉靖六十年 (第1/2页)

    “王秀才,王秀才!”

    头晕脑胀,我耳旁传来了一声大嗓门。

    “王秀才你总算醒了,你看你这小身板,都吓晕过去了!”

    说话的男人脸上带着一张黑色木质的恶鬼面具,手上拿着一条红色的纸质长舌头,这打扮像是黑无常。

    这面具两边有眼,靠两根细绳绑在后脑勺。

    此刻男人将面具拿起,正一脸担心的看着我。

    “王秀才?谁?”

    “我是文材......你认错人了吧?”

    “王秀才你又说胡话了!你明明是咋们小黄村的王青秀才啊!我告诉你啊,你在装疯卖傻,这趟活的工钱戏班子可就不给了!”

    我从地上站起来,抬眼看了看自己的打扮和周遭的景象。

    现在是晚上,夜色已深,估计在子时过后了。

    我身上穿着一身白色油纸衣,这衣服的材料就和古代油纸伞一样,滑滑腻腻的,而且还不干净,上面还沾染着一些污渍。

    我感觉头有点沉,抬手往上一摸,摸到了一顶又高又尖的白色油纸帽。

    这油纸帽的样子怪异,我看着很像是马路边施工队用的塑料锥桶。

    “王秀才,人没事就好,咱们赶快走吧,估计整个戏班子都在等咱两了,”对面这男人一边抱怨着,顺手朝我递过来一截纸扎的白无常长舌头。

    “王秀才,你是读书人,我就是一个种地的佃户,按理说我肯定是不够资格说你的。”

    “可现在不一样啊,你说你帮人写字能挣几个铜板?怕不是连你家小娘都养活不起哦!”

    男人仿佛苦口婆心的继续劝说:“这次是你家小娘给你找的活计,你等会就跟着我好好干,咱两现在扮的是死鬼,你等会千万别说话,只管跟着我干,我干什么,你就干什么,晓得了吧?”

    男人走到我身后,帮我整理着油纸衣背后的褶皱。

    “王秀才,唱小黄村这场傩戏的戏班子是大戏班,你不知道,就咱两这扮死鬼的活计多少人都想抢着干!”

    “我和戏班的二把头以前一块卖过艺,要不是你家小娘找我说家里快揭不开锅了,我才懒的管你哩。”

    通过这名男人的几番说辞,我大致了解了一点情况。

    这男人名叫黄老六,是小黄村本地村名,年轻的时候在江湖上卖把戏,现在岁数大了耍不动了,就靠着以前江湖上的人脉四处替人办事。

    抬棺材,挖坟坑,替人养猪放牛,包括现在唱傩戏扮死鬼,总之就是为了讨生活,啥活都能干。

    在这黄老六眼中,我现在不是文材,是小黄村的一名穷酸秀才,现在的时年是嘉靖六十年。

    “我”靠帮人写信写对联赚一点润笔费,日子过得惨兮兮,家中米缸从来就没有超过一半过。

    前两年的时候我娶了个小媳妇,小媳妇人美灵气勤俭持家,日子一天天过的好了点,有位贤内助帮衬,家里每月总算有点余粮了。

    可我这个秀才一心想要在进一步,每年一次的上省会赶考,连去三年,次次落榜,每去一次都要带走家里大半年的家底积攒,如此三次,日子又变的难过了。

    这一次“小娘子”终于忍不住了,小媳妇找娘家熟人打听,好言好语的帮“我”求来了这份差事。

    这活计就是扮死鬼,我扮的是白脸死鬼,那男人扮的是黑脸死鬼,这差事工钱丰厚,东家是有名的傩戏班子,我两跟随戏班子唱完这趟傩戏,能得半贯铜钱。

    傩戏发源于楚地,在春秋战国时期最为盛兴,傩戏没落于明代晚期,传承至今日已经只剩两派人马了。

    河北武安傩戏和东北傩戏。

    傩戏也叫跳鬼戏,这东西和跳大神有些相像,有点不同的是跳大神更神秘更高级,而跳傩戏则融入了民俗文化,午夜时分,一场傩戏跳下来最少有上百人围观,坟头大火把,黑脸油漆木面具,整个场面除了隆重之外还有几分诡异之感。

    虽然我现在被人唤做了“王秀才,”家里还有一房娇妻,是个文酸酸的破落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