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2章 情调 (第2/2页)
《春》、《秋》三部长篇小说组成的《激流三部曲》,被电视剧改编到一块。巴金这会还活着,编剧没少去请教。 故事主要讲一个封建大家族如何衰落,以及青年一代走向新生活的过程。主角有三:觉新、觉慧、觉民。 梅表姐和鸣凤的戏份不重,就是俩女配角。 鸣凤是个丫鬟,喜欢觉慧,被老太爷逼着嫁给一个怪老头,最后投湖自尽。 这角色跟薛宝钗反差很大,算有发挥余地,梅表姐就不一样。 她喜欢觉新,却被嫁给一个大烟鬼冲喜,不到一年丈夫死了,婆家嫌她是扫把星,终日以泪洗面。 一直生病,咳嗽不止,最后抑郁而死。 俩人从《红楼梦》里出来,没接触过外面的戏,也不晓得怎么演,只能凭借仅有的经验去体会角色。 “你台词背熟了么?” “嗯,你呢?” “我也背熟了,感觉比黛玉要简单。” 陈小旭翻了个身,有点郁闷,“不过我感觉梅表姐跟黛玉很像,都是那么哀怨,病恹恹的。早知道不该冲动,再考虑考虑就好了。” “合同签了,后悔也没用,现在就是把戏演好。其实也是种挑战,就因为很像,你才要演出不一样的感觉来。” “我尽力吧,还好跟你在一块,不然我一个人真不知道怎么办。” 陈小旭抿了抿嘴,信心不太足,想着这次肯定要被某人嘲笑,于是就更郁闷。 “……” 她脸冲着张俪,眼睛眨啊眨的,其实是在放空。张俪还以为她要说什么,结果蹭的一下坐起身。 “对了,你有信纸么?” “有啊,你要写信么?” “忽然有了好点子,我得先指导指导他,免得他猖狂。” 张俪莫名其妙,翻出一种普通信纸,还有一种竖排的,“你要哪个?” “那个竖写的。” 于是她手指头又在笔架上一划,拈出一根写小楷用的细笔。 “你到底要写什么?” 她见小旭像模像样的坐下来,挨在旁边十分好奇。 “我们不是办亚运会么?我告诉他可以加在晚会里,既能丰富内容,又能升华主题,岂不一举两得?” “……” 她愣了会儿,完全没想到是“事业”上的东西,不由问:“你怎么想到的?” “我也是跟他学的,以前跟他卖书包,后来看他卖衣服,都是跟什么主题有关,他管这个叫,叫……” 陈小旭咬着笔头,“啊,叫蹭热度!” “蹭热度?” “……” 张俪愈发有一种他们之间,似乎比自己更加默契的感觉,一时心情复杂,“他那么聪明,你想到的,他未必想不到。” “万一没有呢,不是缺了个好点子?你帮我想想措辞,要古雅一点的。” 陈小旭说完,先执笔在纸上写了两句: “许老师惠鉴 顺祝康安。” “噗哧!” 张俪忍不住笑,“你这个顺字,真要气死他。” “这可是邓云乡先生教的,此乃平辈之交……” 陈小旭继续写道,“自京城一别,一月有余。今南下蜀中,与俪相会于蓉城。俪胖了二斤,愈发富态,彻夜长谈,还吃了橘子,恰初冬之美,心旷神怡……” “谁胖了二斤,你才胖了二斤!” 宝姐姐竟然抓狂了,晃着她肩膀,“给我改过来,改过来!” “哎呀哎呀,我也胖二斤行了吧……下面,下面怎么写,我不会了……” “我想想。” 张俪接过毛笔,略一沉吟,一手更漂亮的簪花小楷,“适闻亚运盛事,举国同心,人人关切。想来可借用一番,于那晚会之中……” 俩人文化都不高,哪会什么古雅,无非调皮捣蛋,半通不通。 “结尾结尾,编不下去了。” “再加一句,加一句!” 陈小旭抢过笔,写道:“近来事忙,恕不多谈。” 张俪见了,也拿过笔,“入冬天寒,贵体自重。” 俩人笑的抱作一团。 看着这篇好容易憋出来的二百多字,大为满意,末了又缀上落款: “十一月九日,二人于蜀中。” ……………… “这是个啥?” 将近半月之后,许非才收到这封信,一脸便秘。 家书嘛?不像啊! 朋友日常往来,也不像啊! 半文不白,语法错误,还分成了俩字体,一个丑点,一个好看点。 行吧,许老师毕竟不是钢铁直男,其实有点意外,俩姑娘还挺有意思的,当然也帮了忙…… 亚运会这档子事,他还真给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