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75章| 破人殉昭阳易俗 斗陈轸苏秦擒楚 (第8/11页)
”屈原和盘托出自己对局势的理解,吐字清晰,几乎是一字一顿,目光里不含半点犹疑,与他十六岁的年龄甚不相符。 小小年纪竟有此等敏锐的大局眼光,苏秦大为震惊,久久凝视屈原,而后重重点头,踱回原处坐下,转对屈匄抱拳道:“屈子之见,司马大人意下如何?” “稚子之见,苏子就当是笑谈了。”屈匄抱拳应道。 “不不不,”苏秦连连摇头,不无赞赏地看向屈原,又转对屈匄,“司马大人,在下以为,屈子之见绝非笑谈。巴、蜀为楚国上水,秦若图楚,必灭巴、蜀。换言之,秦灭巴、蜀,必为图楚。别的不说,在下只请司马大人设想一事:由楚入巴、蜀,逆水行舟,难矣哉。由巴、蜀入楚,可就是顺流而下,千里飞舟啊!” 众人皆被苏秦的话震住了。 得到苏秦的肯定,屈原激动,朗声接道:“苏大人所言,正是屈原心中所想!” 屈匄打个寒噤,仔细一想,真也是这个理,遂拱手道:“果真如此,我当如何应对?” “合纵摒秦,使秦无暇两顾。” 屈匄闭目又思一时,抬头:“邦交事务,原本不归司马府管辖,不过,眼下昭氏举丧,事务又急,在下只好越俎代庖了。明日晨起,在下直接引见诸位觐见殿下,平儿也去,直接向殿下陈明利害。”略顿,“请问苏子,如此处置,妥否?” 苏秦拱手:“谢司马大人!” 翌日,左司马屈匄如约引领苏秦、诸公子、屈原等觐见殿下。屈匄让众人候在偏殿,自入正殿,将巴、蜀情势略述一遍。 太子槐果然震惊,宣见屈原。 太子槐针对巴、蜀情势,对屈原详加盘问,见他应答自如,出口成章,大是惊喜。 屈匄趁机美言,介绍侄子能辞善乐,才艺双全。太子深信不疑,问他是否愿留宫中随侍,做殿前文学侍从。屈原喜甚,目视伯父。眼下昭氏得宠,屈原若能常侍太子,俟大王百年之后,太子承继大统,屈原或将有所施展,有利于屈氏一门。屈匄此番引屈原觐见太子,本有此意,此时见问,即携屈原叩首谢恩。 太子槐大喜,传来靳尚,吩咐他妥善安置屈原。 目视靳尚、屈原退出,太子槐回头冲屈匄赞道:“屈门出此才俊,可喜可贺!” 屈匄叩道:“小侄能得殿下赏识,真是他的造化!” “屈爱卿,”太子槐转过话题,“巴、蜀之事,确非小可。前年张子在时,多次与本宫谈及巴、蜀,本宫也早有意图之,多次向父王提及,父王似是不急。今秦人觊觎,巴、蜀内争,情势刻不容缓了。如何应对,屈爱卿可有良策?” “回禀殿下,”屈匄拱手应道,“如何应对,殿下可问苏秦。” “哦,”太子槐抬头盯住屈匄,“听爱卿之意,已经见过苏子了?” “殿下圣明!”屈匄应道,“臣见过苏子,且已带他入宫,已在偏殿候旨觐见。” 太子槐轻叹一声,点头:“既然来了,就让他进来吧。” 内臣宣召,苏秦趋进,叩首:“五国特使苏秦叩见殿下!” “苏子平身!”太子槐伸手礼让。 苏秦谢过,起身于客位坐下。 不待苏秦说话,太子槐先自一笑,不无抱歉地拱了拱手:“关于合纵一事,本宫原说三日之后给苏子一个明断的,可??苏子想也知道了,令尹正服大丧,本宫尚未廷议,因而未能奏报父王,在此致歉了。” “殿下不必客气!”苏秦还过一揖,“不过,依苏秦看来,殿下纵使廷议此事,令尹大人也必不肯。” 太子槐怔了下:“苏子何说此话?” “令尹大人万事俱备,一意伐魏,报陉山之仇,自然不肯准允纵亲了。” “苏子所言甚是。”太子槐点头应道,“数年前,魏人夺我陉山,斩我六万将士,朝野复仇心切,昭爱卿奏请伐魏,父王也已准奏,三军整装待发,如箭在弦,若是突然收弓,一时也难转过弯子。” “殿下,此箭若是发出,后果不堪设想啊!” “哦?”太子槐倾身问道,“请问苏子,有何后果?” “殿下还记得秦、魏河西大战吗?魏侯一心逞强,称王伐弱,与山东列国对峙。结果如何?弱卫之地尺寸未得,河西七百里却拱手送给秦人。这且不说,更有八万大魏武卒死于非命,数十万魏民成为秦人。殿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 作为孟津之会的亲身参与者,公孙鞅谋魏的整个过程太子槐最是清楚,每每想起,仍是心有余悸,因而,苏秦一提此事,他就感同身受,点头叹道:“唉,山东列国皆纵,楚国本也无可选择。只是,唉,不瞒苏子,本宫其实早将纵亲之事禀过父王了,可这些日来,父王一心痴于不死之药,无意朝事啊。” “不死之药?”苏秦、屈匄皆是一怔。 太子槐遂将苍梧子诸事略述一遍,嗟叹再三。 苏秦思忖有顷,抱拳笑道:“大王若是只为不死之事,苏秦倒有成方。苏秦有意觐见大王,恳请殿下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