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风俗拾零 (第7/10页)
就建立了一个教育司,拿出自己的钱鼓励教育,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在石油财富的支持下,沙特政府制订了宏伟的初级、中级和高等教育计划,为国内所有人提供免费教育,保证每个人都平等地接受教育。1949年~1950年,在费萨尔亲王支持和法赫德亲王的鼓励下,初级教育计划获得了很大进展,在检察总署下设了教育司。1952年,沙特全国共有306所小学。1953年,沙特王国成立了教育部,由法赫德亲王担任第一任教育大臣,教育事业开始蓬勃发展。1957年,沙特国王大学成立,它是沙特境内第一所现代大学,又称利雅得大学,成立时仅招收了21名大学生。1975年,沙特几乎平均三天建立一所学校,达到3497所。到了1985年,则平均一天建立一所学校。1988年~1989年间,建成的小学有205所。沙特的初级教育主要分为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各为六年。小学教育主要传授宗教知识和阿拉伯语语言,以及一般科学、社会学、艺术等知识。中学教育要教授全面的伊斯兰教知识和文化知识,也有文理分科。中等教育有师范教育、技术教育和扫盲教育等,中等师范学校分为男子师范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这些学校都是男女分开教学。 沙特人早就意识到贫穷落后的根源在于教育的落后。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政府对教育拨款为73亿里亚尔,以后连年增长。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教育投资达350亿美元,占全部计划拨款的16%。2001年2月,沙特教育部拨款2.5亿里亚尔用于学校的扩建、维护和添加设备。2002年,沙特政府财政预算为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和劳动力技术培训拨款543亿里亚尔(144.8亿美元),新建345所各种学校,提供8.6万个男女教师职位。2003年,沙特政府财政预算在教育事业领域投入636亿里亚尔。如此大手笔的投资于教育事业,堪称举世罕有。如今的沙特人不再为没钱读书而烦恼。他们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花费,政府几乎一手全包。不仅由国家提供书本、校服、午餐补贴、生活补贴,而且每月向11~17岁的学生发放500里亚尔(约134美元),每月向大学生每人发放约300美元的津贴,如果学习成绩优秀会有奖学金。在如此优越的政策支持下,沙特阿拉伯的教育事业得以迅速全面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独特的女子教育 让女孩上学接受教育,在有着传统伊斯兰思想的人们看来,是件不大能理解的事。然而,一个孩子有没有文化,有多少文化,与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有着很大的关联。1963年,当沙特第一所女子学校开办时,几百名学生家长甚至到王国的首都利雅得游行请愿,不希望家里的女孩子接受教育。政府一面派人劝说他们,一面动用警察保护女学生的安全。 上学路上的沙特阿拉伯学生 为了女子教育,沙特政府建立起独树一帜的颇具民族特色的女子教育体系。沙特的女子教育从女子初级和女子中级开始。最初,在众多院校里教授女学生的均是外国女教师。在20世纪80年代,沙特急需大量知识渊博的女博士以及训练有素的教师、讲师、教授、校长等各种女性高端人才,去取代女子学校众多院系的外国教师所占据的职位,以及充实基础教育、师范教育及其他高等教育,充实和加强一切可能工作的领域。大量事实证明,沙特政府对女子教育的投入,在最近30多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沙特女子也完全有机会接受各级教育,从事多种社会行业的工作。现在,沙特众多的家庭都愿把自己的女儿送去学校培养,她们可以有一技之长,在没有男人依靠时,可以担任工作,自己养活自己。 目前,全国有十多所女子学院。沙特国王大学以培养各方面高级人才为宗旨,尤以伊斯兰教教育占重要地位。《古兰经》等伊斯兰教经典是学校的必修课。其按照比例招收一定数量的女生,但与男生分区进行学习。阿卜杜拉国王大学,是沙特唯一一所男女可以共同上课的学校。在这里女性可以不穿黑袍,极端保守人士对此争议颇大,不过有关女子教育的事务均由女子教育总署管辖。 在铺有红色地毯的教室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桌椅,大学生们在为即将到来的考试作准备。在富庶的沙特阿拉伯,教育是免费的。 2009年,沙特阿拉伯高教部在利雅得北郊动工兴建一所女子大学。学校以已故沙特王国老祖母、著名女诗人诺拉·拉赫曼公主命名——诺拉公主大学。2011年,设施完备的一期工程完成,总建筑面积达300万平方米。该校建筑宏伟壮观,装饰装修精美,富有伊斯兰特色,配备了世界最先进的各项设备设施,其华丽的装饰和完备的现代化功能令人叹为观止。诺拉公主大学是阿卜杜拉国王推动的普及女子高等教育的重要成果,也是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