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9页 (第1/2页)
【谁都不愿意多一个副手来分走自己的权力,培养扶持自己亲信就另当别论啦!不然三姥爷与明珠还怎么能斗成那样呢?小朋友别看现在顺风顺水,那是因为这事儿没有触及到他们利益,要是遇上有利有弊,他们就会互相扯后腿了。】最终,众人商定为“五十五岁以上享有医疗减免,五十五以下则一切如常。” 最终草拟出来的章程,所有人都很满意,一致通过以后,则会在次日早朝由人上奏给帝王,念读内容,而后道“臣拟旨……钦此。” 皇上再说准还是不准,准了,这事儿就推行下各部执行。 胤礽喜欢思考与提问,他的发散思维,往往想得更加深远。 待众人散去做其他事务,索额图想要靠近,却碍于王熙横在其中,不可与太子殿下在此显得太过亲昵,于是放弃。 而王熙问胤礽:“臣见太子殿下深思良久,不知殿下可疑虑?” 胤礽看看其他人,又看看他,谦虚地小声问王熙:“王大人朝官推行退休制度都需要考虑这样全面,那士、农、工、商中的‘士’退休问题解决,农、工、商人的退休问题呢?圣人曰‘幼有所养,老有所依’,大清可能做到令天下人亦老有所养?” 王熙惊讶极了:“殿下还想要将此举推行至整个天下?” 胤礽摇了摇头:“恐怕会有诸多困难,孤只是想到了,于是来问大人心中疑惑。” 王熙沉吟片刻,解答道:“天下人的退休制度想要实行确实很难,因为那其中付出的银钱,会成为国家开支的大项,而士、农、工、商,人数众多,职务不同,难以下达规定。” “不过,朝堂亦有对老幼鳏寡的扶助服务,救济赈灾,养幼抚老甚至是地方官们政绩的一个体现,有不少能臣都在治下兴义学,置办育婴堂、儒寡会等等。” 胤礽又问:“若以其所纳之税来计数呢?” “税收不可妄动,此与前者并无联系,”王熙严肃道。 胤礽问王熙:“并非是税收,而是纳入养老、医疗金,积少成多,待缴纳一定年限,到了养老年纪即可享有养老帮扶之策。取年轻人所纳之钱粮以济养老,而年轻人终有老的一天,如此推行,可能达成令大清百姓老有所养?” 太子好奇的十万个为什么,犹如醍醐灌顶,直击王熙心头,眼前本不可通行的道路豁然开朗,而王熙仍想挣扎:“不可再增多百姓负担,且此法若推行,恐怕不能够令人信服。” 胤礽还好有小美,尽管绞尽脑汁,思维发散时却有个方向,他再追问王熙:“也许可以从最便于管理的‘士’先入手,为国做事之士如官吏、国子监先生等进行推行,增加政令可信之处,又有朝廷做主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