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2页 (第2/2页)
处。
十一月十四日, 康熙龙体未愈,于畅春园召集满汉文武大臣, 但这并不是在进行朝会,而是在朝会之后重新召集的一场议政会,堂下站着的许多大臣们根本没回到家就被人半路拽回来了。
“今日召众卿于此, 只为一事。”康熙目光缓缓扫过堂下诸人,在李光地身上停了一息, 复又挪开,声音沉闷如雷声:“朕要再立太子。”
“众卿从皇子之中举荐,朕会慎重考虑。”
话越少, 事情越大。
再立太子这样的大事, 在刚刚之前, 满朝文武竟没人听到过一丝风声。
李光地皱紧了眉,忽然之间想到了几天前康熙召他所问之事, 手心里迅速攥了汗。宦海中沉浮数十年,他如今官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虽无宰相之名, 却已有宰相之实,深得康熙信重。
几日前,康熙询问他废太子之病,可有缓治之法。
废太子之病,指的是大皇子镇魇使其疯狂、不复从前之症。李光地听了, 便以为康熙不忍废太子再被圈禁,想寻个缘由将人放出来,故而回道:
“徐徐调治,天下之福。”
康熙面露微笑,让他先行退下。
回去之后,李光地为防止节外生枝,并未将这一问一答与任何人提及过,连老妻儿子都不知晓。
如今看来……
当日康熙所问,并非单单只是想让废太子从咸安宫里出来,而是为了复立太子!
问他,则是为了让他替废太子暗中造势,康熙才好好做个顺水推舟之事。
李光地暗自舒了一口气。虽然明白得晚了些,但是康熙此前并未与谁说过要再立太子,如今他只要先发制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举荐废太子,自然有原太子门人和中立派再推一把,也能成事。
李光地挺直了背,往前迈出一步。
康熙立刻看了过来。
却被另一道身影遮住了视线。
“臣以为,皇八子胤禩天资聪颖,刻苦辛勤,品德端正,仁心仁德,堪为储君不二之选。”张玉书言辞恳切,字字真心。
胤禩立在人群之中,面无他色,仍旧温和镇定。
在张玉书之后,又有佟国维、巴浑德、阿灵阿、鄂伦岱等人纷纷上前举荐胤禩,堂中上前之人粗略一看竞有十数位之多。
八皇子威望之盛,由此可见一斑。
即便出身低微又如何,不也是康熙之子?即便前不久刚刚被卷入谋害废太子之事中又如何,胤禩何时被真正定罪过?即便被康熙厉声训斥又如何,哪个皇子没被康熙斥责过?
李光地脚步微僵,事实上他也认为诸皇子之中,八皇子最贤,但贤王与贤君还是有些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