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2页 (第1/2页)
自从昨天给他儿子吃了盒饭后,那妇女跟温黎聊了会儿天,大概是觉得温黎是个好人,在火车上情绪又不大好,便她跟她说了很多话当作倾诉。 这女人是永鸿县隔壁一个贫穷县出来的,准备去上海找孩子他爸,听说她丈夫是下乡知青,一年前搞了方法回城,自此后再也没回来过,所以她这次打算亲自带着儿子去找。 不过那男人虽然没有再回乡下,每个月都会给妻儿寄点钱,不多不少,每月二十,说起来在她那个贫穷县城的小村庄里,还是十分富足的。 不过这女人显然想的不止是钱,她还想让孩子爹跟她在一起生活,所以才买了火车票跑来上海寻夫。 至于她是怎么能买到卧铺票,怎么能从小村庄光明正大带着孩子出来,这就不得而知了。 七十年代上海空气还是很好的嘛,温黎深深吸了一口新鲜气息。 上个月底她特意寄了封信回去,让家里把地址给她。虽然这样可能会引起大家的怀疑,但如果不把地址发过来,到时候可怎么回去? 而且这年头没有移动手机,她便叫家里人别来接她,免得人多到处找都无法相见。 到了上海火车站外,肉眼可见的宽敞大门比永鸿县小县城的好了不知几倍,大门外有无数人头攒动,有接客的亲朋好友,更多的是类似后世出租车的生意。 “同志,搭车不?五角钱随意去罗钟塔、十里街、元勉路。”一个穿棉袄戴套手套的大叔走到温黎面前笑得和善,他身后有一辆车,是一种包了铁皮外壳的三轮摩托车。 这几个路线都是上海最火热的地方,五角钱看着便宜实际上司机赚了,到了那边还能拉不少客。 周围已经有好些人坐着摩托车离开,嘟嘟的响音弥漫天际,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车,初来乍到的温黎有些谨慎,最后还是拒绝了。 告别那对母子后,温黎四处观望终于找到公交车站台,跟着一群大爷大妈等公交,上了车一直坐了大概半小时,才到达信上面说的什么枫烨街十字路口。 温黎下了车,拖着行李箱一路上又是问路,又是看门牌,东绕西绕,走错好几条小巷子,终于在十分钟后找到了温家住的楼,楼体最外面用白色油漆写了几个明晃晃的大字——第二塑料厂职工宿舍。 这是一栋厂子里发给工人住的筒子楼,白色墙体体积很大,年头已久甚至挂满了爬山虎。 阳台上晒满了五颜六色的衣物被单,楼下的空地上整整齐齐停放着一排自行车,看着很壮观。 进入大楼后,楼梯间有小孩子嬉戏打闹,见到温黎这个陌生人后纷纷驻足看着她。 “她是谁啊?”穿蓝色棉袄的小女孩问她身边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