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2节 (第2/3页)
个做娘的,如何和你爹交代?” 虽然早就知道老太太不会站在大房这一边,但是看到她这样连问都不曾问上一句就笃定了二老爷的无辜,为了她的二儿子,还暗示众人他们大房是因为过继了嗣子,想要多分一点家业才这样陷害二老爷。 曾氏和刘玉真的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 尤其是刘玉真。 她还记得,小的时候老太太对她还是有几分祖孙之情的。 母亲当年接连丧夫丧子,一度没有了精气神,有那不安分的下人便克扣大房用度,送来的果蔬皮都皱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 母亲病恹恹的,刘玉真就只得担起整个大房,开始是给银子但后面他们变本加厉。于是为了给这些不长眼的一个教训,她寻了个机会将送来的果子、点心、菜肴等提到了寿安堂,说要孝敬老太太。 老太太笑盈盈地让人打开了食盒,然后看着里头干瘪枯黄,还黑乎乎的几碟子菜愣住了。她当时就眼眶微红,搂着刘玉真哭了起来,而后将那些不长眼的统统都拉出来打了一顿板子。 还把刚刚开始掌家的二太太喊过来训了一顿,下令往后母亲的月例与她老人家平齐,并且在大房设一个小厨房,需要什么从大厨房里拔。 所以,小的时候刘玉真是真心孝敬她的,听到丫鬟们说她喜欢什么花,便每日选了上好的折了送去。 但是什么时候开始变了呢? 也许是渐渐长大,她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更深,对老太太那一套‘三从四德’教育方式的不感冒。 或许是她越来越看中二房一家,对二太太欺负、讽刺大房的事情装聋作哑。 又或许是后来的婚事,掌控了刘家几十年的老太太一时不查被周氏钻了空子情有可原,但是后面针对刘玉真的流言蜚语以及想要将送她去给人做妾的事情,若说老太太毫不知情。 刘玉真是不信的。 所以如今的她,心里有一种悲哀的感觉。为父亲母亲、为哥哥、也为了她自己,老太太这是没将他们大房当成是一家人啊。 不然又怎么会说出那样一番话。 老太太的这番话,不但大房受到了触动,二老爷也是目光一闪,连连说道:“对对对,娘说得有理。大嫂,钧哥儿死了我也很是痛心,那是我的亲侄儿呢,大哥临死前我答应了他要照顾好你们的,怎么会害死大哥的独子呢。” “钧哥儿的死真的和我无关,我那一日根本就没有出门啊,总不能因为这个贱人的一面之词就将这屎盆子扣我头上吧。” 他指着地上没什么动静的郭姨娘道:“她被你们关押了好几日,还被折磨成了这般模样,这说的话里头有几分真,几分假都不知道呢,如何能信得?” “诸位族老,你们说是不是?” “是啊,这无凭无据的,哪做得准呢。”二太太和刘延铮、刘延镇夫妇也是不信、不愿意二老爷会害死钧哥儿,所以纷纷帮他说话。 二太太更是直接道:“大嫂,你莫不是疯魔了吧,钧哥儿这都死去多少年了,和我们老爷有什么干系呢?肯定是这个贱货见不能成为老爷的妾室就污蔑他,做那什么栽赃陷害之事。” “没错没错,”二老爷道:“她就是在污蔑,她说的话都是做不得准的。” 刘延铮也站起身,神情严肃地朝着四周拱手,“诸位长辈,我祖母、爹娘说得有理,这事不能靠郭姨娘的一面之词来判断。” “她如今对我父怀恨在心,说话是做不得准的,况且官老爷们审案都是讲究人证物证俱全,这有人证没有物证,那是不作数的。” “诸位说是不是这个理?” 族长和几位族老们对视一眼,又商议了几句,有个老者便开口对大房几个人道:“曾大人、侄儿媳妇还有五丫头,这事过去这么多年了,如今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凭一面之词是难以处置的。” “不知可还有什么旁的证据?” 这位族老说完又看向在上首位置上坐着,神情严肃还未发一言的曾二舅,解释道:“曾大人,这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只有郭姨娘一人作证,终是单薄了些。” “况且这又过去了许多年,这郭姨娘还与二老爷有关系,这……” “这作证的自然是不止一人。”曾二舅看向刘玉真。 刘玉真让人将另一个人带了上来,“诸位族老,我们有另外一个人证,她是郭姨娘的贴身丫鬟,侍候了她十几年了。” 这是一个年约三十的妇人,她知道郭姨娘和二老爷的事被发现了,这些日子被大房关押起来时惴惴不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