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霸在秦末_第12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4节 (第2/4页)

冒顿的一个“也”字,更叫大臣们心惊。

    大臣们低垂着头,不敢多言,看来容貌太盛的周王姬让单于想到了头曼单于的阏氏。

    头曼单于的阏氏也是生得花容月貌,身形曼妙有致,极得头曼单于的喜爱,爱屋及乌,头曼单于对那阏氏生下的小儿子也极是爱宠,甚至想要将王位传给那小儿子。

    为此,头曼单于假意与月氏谈和,并且将当时的太子冒顿单于送到了月氏当人质以表诚意,然而,就在冒顿单于到达了月氏之后,头曼单于却发兵急攻月氏,两国交战,身为质子的人都会被第一个拉出来杀了祭旗,头曼单于此举分明是要借月氏的手杀了冒顿单于,从而给他的小儿子让位啊。

    但是谁能想到当时才不过二十四五岁的冒顿单于能早早的察觉到了不对,甚至顺利的逃回了匈奴。

    草原上强者为尊,也因为冒顿单于能顺利的逃回匈奴,头曼单于认可了他的勇猛,所以打消了让小儿子继位的念头,并且给了冒顿单于一万骑兵,有意培养他。

    但是头曼单于改了主意,冒顿单于却没有既往不咎的打算,他最后用那一万骑兵杀死了自己的父亲。

    冒顿单于不仅狡黠敏感,心思深沉善于伪装,而且勇猛善战,又嗜血记仇,他真真是草原上的狼王。

    前头提议的大臣看着自己的脚尖,为自己的会错意小心的吞咽了一口口水,有如此经历,也难怪单于不重女色,前头鸣镝弑父时他射杀了自己当是时最为宠爱的妻子,后来上位,东胡索要他当时最宠爱的阏氏,他也是半点没有迟疑犹豫的就送了。

    自己真是想岔了,还以为单于近来没有对外用兵的计划,又格外关注周地之事,是对那周王姬有什么心思呢。

    就新合约之事,周地一拨一拨的往匈奴派使者,僵持了好几日,冒顿甚至都选好了下一个要攻打的西域小国,还是没有谈出个结果,就是郦食其所言,冒顿是不可能用仁义礼信说服的。

    被扰得烦了,冒顿直接下令烧掉九原半座城,然后当日,新合约的文书就送到了冒顿手边,冒顿随意的盖了大印,收了周地手来的食盐,便开始全力准备起西征之事。

    匈奴铁骑锐利,冒顿领兵一路西征,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志得意满之时,也没忘了邻国的周王姬,冒顿对左右道:“咱们打了这么久,刀也钝了,箭矢也不够用了,听说周王姬手下有一冶铸作坊,便请周王姬给咱们送些武器弓箭来吧。”

    左右会意,笑呵呵的去安排了。

    “欺人太甚!”武器不同于财物,太敏感了,哪怕匈奴言明是为了西征所用,并没有南侵的意思,但匈奴的话能信吗?若是能信,为何第二份合约签了不过两月,匈奴又加了新的要求?

    郦食其气得浑身发抖,他看向堂中主和的众臣,希望能看到大家同仇敌忾,然而他失望了,原本主和的大臣依旧默然,甚至有些原本主战的臣子见王姬两次妥协后,也丧气般不再言语。

    反正至差,上郡有长城,有二十余万大军,是完全无虞的,王姬舍不下九原的百姓,除了答应匈奴的条件,还有什么办法呢。

    但这一次,前头保持沉默的左丞相张良站了起身,郦食其长长的舒了口气,这次不同于上次,这次他们是有备而来,必定能叫王姬改了主意。

    张良呈上一摞厚厚的折子,“这是九原百姓的民心,臣请王姬御览。”

    周宁打开折子看了一眼,合上后,放回托盘里,对张良颔首道:“丞相有心了。”又对举着托盘的近卫道:“将这些分给诸位大臣看看。”

    折子有很多,堂中的大臣几乎人手领了一册,大臣们疑惑的把折子拉开,上面的笔墨不多,只有寥寥数语,“吾等知王姬爱民,然匈奴负约无信,九原为周国之地,吾等思归久矣,为大事计,恳请王姬用兵,吾等皆愿为王姬马前卒,虽死不退不悔!”然后便是满纸大大小小的签名和红指印。

    签名的是识字的人,按指印的是不识字的人,这代表了不同阶层的平民百姓,也代表了用兵是平民百姓的一致诉求。

    这……怎么会?!

    主和的大臣来回张望着身旁人手里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