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7节 (第3/3页)
秦朝再无还手之力,犀利至此,功高至此,只怕手下有数十万兵马之多,他能甘心将关中王拱手相让? 他必定是不甘心的,而他若是不甘心,到时候几十万兵马压上,谁先进了关中,只怕谁就要倒霉了。 如此,主动解散大军,以示自己无争权多利之心,倒是避其锋芒的明哲保身之举了。 等长安侯入关,到时论功行赏,自有刘季上前挨刀,而他家王姬或能运作一番,得就藩国,到时再费心经营,以藩国为据点,那往后……谁知晓呢? 总之关中的百姓知道是谁先入的关、受的降,被解散归家的士卒也知道,谁才是仁义之主、爱民之君。 郦食其笑而拜道:“王姬睿智。” 周宁不管郦食其脑补了多少,见他没有异议,只笑着吩咐道:“望负责主持解散八万士卒之事,你帮忙注意刘季那处的动向,叫卸甲的士卒们能够平安归乡。” 别她这处一解散,又被刘季那处强掳了去,虽然他如此行为,得到的只会是怨兵,但是也得防着刘季一时被眼前的富贵权利冲得头脑发昏,打乱她将她仁义之名传播天下的暗棋。 “是。”郦食其和望领命。 黑不在,望就担任起了政委的职责,他要用秦皇宫的珍宝犒劳军士,将王姬的仁德之心传达给每一个回乡的士卒,同时煽动起刘季、甚至即将到达咸阳的诸侯士卒的思归之心,为各方士卒埋下不满的种子。 周宁又对喜道:“吏治之事,全权交由武安侯主持,西征一路来,他对咱们多有帮助,如今咱们功成身退,就不要影响武安侯建功立业了。” “不过,”周宁敛眸,唇边勾起浅笑,“若实在有错谬遗漏之处,便依你在亢父实行的律法帮扶一二。” “是。” “至于盼,”国都咸阳是秦朝的政治中心、财富中心,同样也是人才中心,“秦朝能工巧匠甚多,我仰慕已久,你随我一一拜访请教。” “是。” 众人应下后,周宁静默的看向函谷关的方向,一切已经安排妥当,就等项羽和诸侯联军入关了。 第125章 退让 确定周宁确实不插手咸阳吏治后, 刘季一边兴奋的设想未来,一边因为周宁珠玉在前,倒也恢复了些理智, 至少他没想着住秦王的宫殿,睡秦王的女人了,而是想着怎么削弱周宁的势力,怎么收服民心。 刘季对萧何道:“王姬那边犒劳解散军队的钱财,你负责盯着, 只要王姬是真解散, 就不要小气。” 这个萧何也知道, 他们一路西征来处处受王姬掣肘就是因为王姬手中的兵力,王姬解散了大军, 他们才算真正的掌权, 不然就同王姬立的傀儡一般。 王姬不想管吏治, 让给他们才轮到他们,若是王姬不高兴了, 那他们就得下台,而权力的滋味一旦尝过了, 谁愿意放手。 刘季虽然爱珍宝钱财,但对人却丝毫不吝啬,若是吝惜钱财,他也没那么好的人缘, 在沛县上下都混得开。 于是,萧何应下后,刘季又嘱咐道:“不, 不仅不要小气, 还要再多给些, 反正是秦王的钱,咱们拿了名声不好听,正好用来收拢人心。” 若是能把周宁解散的大军顺手收拢过来,那这钱才叫花得值呢。 萧何明白他的意思,点了点头。 对于吏治的问题,刘季向萧何虚心请教,“你说,这关中该如何治理?” 不等萧何回答,刘季又道:“跟着王姬这一路,我也是看明白了,咱们硬攻时,即便成功,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可是攻心,则收益甚多。” 这话明着是总结西征以来的战略,但潜台词却是告诉萧何,他要的不是普通的管理办法,而是想要借由吏治收拢民心。 这问涉及萧何和曹参的老本行了,萧何几乎不假思索的回道:“秦律严苛,百姓苦秦律久矣,若有宽仁松和的律法,必定能叫百姓安心,从而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拥护。” 刘季听罢,深以为然。秦律严苛远胜昔日六国律法,动不动就削鼻腕足,由宽入严难,六国百姓皆不适应秦律,对于秦律是又恨又怕。 刘季心中有了主意,道:“明日召集关中父老及豪杰,我要与关中百姓定下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