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8节 (第2/3页)
生谈不上喜欢与否,而且对仕途有意的读书人,则一眼就看到了他文章里说的,这两个话本儿的精神内核符合新皇的执政方针一事。 这些原本对话本儿不感兴趣的人,忙不迭地让人将两本话本儿都买回了家,然后逐字逐句地翻看起来。 而这时,鹿岁再次刊登了林如海与季崧的文章。 这次的文章不再是空洞的夸奖,还涉及到了一部分话本儿的故事剧情。 这篇文章传递出来的讯号是什么呢?我们看完话本儿了,但还是觉得话本儿不错。 让林如海与季崧都觉得不错的话本儿会是怎样的? 不少人吃了这波安利,纷纷让人将话本儿买回了家。 但松鹤先生不甘心,又抓住两人文章的漏洞,就这么隔空与林如海、季崧两人争辩起来。 两方人马吵得是你来我往,争锋相对,谁也不后退。 其他人见松鹤先生一个写话本儿的,还不知道是否考中过功名的读书人,竟然有机会与朝廷首辅,还有大将军对话,眼红得都要滴血了。 他们一开始还能坐得住,但看着两方人马越吵越凶,他们完全坐不住了—— 显而易见,这位松鹤先生一定给林如海与季崧两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管好坏,等松鹤先生以后进入朝堂,他的路肯定会比其他人更顺畅! 毕竟只是用文章对决,又不是政见不合! 于是很快,更多的文人都下场了,其中不乏一些考取了功名的人,甚至还有一些官位低,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只差一个发现千里马的伯乐的官员。 本来只是对两个话本儿的争论,,到后面竟然渐渐演变成了对贞节牌坊,以及整个社会对女性迫害的争论。 到后来,一些性格独立的女性甚至也下场了。 于是一场混战。 争论到这地步,鹿岁觉得,是否透露出鹤年的某两个马甲下面其实是同一个人的消息,都不那么重要了。甚至于,他觉得在这种时候暴露这种事,反倒会影响如今一片大好的形势。 混战带来了两个好处,一是让人知道季崧并非腹无草莽的莽夫,二是撕开了千百年来的所谓祖宗礼法的遮羞布,让人看到了内里的腐朽与残酷。 但最让人高兴的,还是一些文人选择站出来,为女性发声。 不管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只要可以改善女性的生存环境,林柳都非常欢迎。 舆论虽然是利器,却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不可控。 鹿岁一直盯着此事,当发现舆论慢慢走偏,已经有了失控倾向的时候,他选择将林如海的最后一篇文章发了出来。 文章很短,主要内容就一句话—— 松鹤先生与某争论这许久,却从不见你谈起故事情节,真正从未看过这两本书的人,其实是你吧?建议松鹤先生先读完两本书,再来与某争论。 此话一出,报纸都安静了。 下一期的报纸上,从未缺席的松鹤先生的文章,没了,上面只有一封道歉信。内容更简单,是的,因为出于对两本书作者的偏见,他的两本书我都没看。但为了更好地驳斥大人的种种言论,我决定马上就将书买回来翻看一遍。 舆论哗然,吵得正开心的人们突然觉得索然无味。 这时候,除了松鹤先生的忠实拥趸还在为他发声,为他冲锋陷阵,为他解释如此行为背后的原因,甚至为他道歉外,其他人都消了声。 两期报纸之后,松鹤先生的文章再次出现在了报纸上。 但与所有人想象中的,他会抓住书中的漏洞与不好之处大肆批评完全不同,松鹤先生在看完两本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