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做饭火遍星际_第152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2页 (第1/2页)

    主厨们逐渐找到了感觉,开始忙着复原宋朝的菜式。

    而白樱自己休息了半天,感觉胳膊不那么酸痛了,就开始尝试制作欢喜团。

    欢喜团原本并不是中国菜,而且唐朝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唐朝人推崇佛教,因此吸收了很多来自印度的文化。

    欢喜团在印度,名叫“摩呼荼迦”,意思是欢喜天的食物,是供奉给湿婆神的儿子欢喜天的一种贡品。

    欢喜天生来贪吃又好色,根据印度的传说,是观世音菩萨化为美女,缠住了欢喜天,才控制住了他的□□,而欢喜天的食欲,就是用欢喜团控制住的。

    欢喜团,是用江米做成的。

    白樱把洗净的米放进烘干机烘干,然后在锅里倒入少量的油,把米放进去翻炒几下,然后盖上锅盖。

    没过多久,锅里就响起噼啪声。

    这时候,为了防止糊锅,就要把火调小。

    等锅里的声音平静下来,就可以打开锅盖,一堆染了油的米花堆在锅里,米香味十分诱人。

    白樱又架起一口锅,熬制糖浆。

    熬好的糖浆倒入到米花当中,搅拌均匀,趁热,用手沾着凉水,把米花捏成鸡蛋大小的团子,再用橘子皮染上一点橘色,就是欢喜团。

    白樱本人非常喜欢类似的食物。

    小时候,在集市里,总有老婆婆挎着小竹篮,里面放着切好的米花糖,有用小米做的,也有用大米做的,几毛钱就能买上好几块,焦糖的甜味,配上谷物的香气,还没走到家,米花糖就全部吃光了。

    有时候,家里的长辈看见她嘴角粘着的带糖的米粒,还会笑她嘴馋。

    只是后来,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让人眼花缭乱的包装零食,逐渐取代了传统小吃的地位,卖米花糖的老奶奶,也越来越少,直到消失不见。

    与米花糖老奶奶一同消失的,还有巷子里买蜂蜜的老头、推着自行车卖糖葫芦的老大爷。

    儿时那些嘴馋的小伙伴们也渐渐长大,只有白樱还是从前的那个小吃货,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美食主播的工作。

    她颇有些怀念地拿起一个欢喜团,小口小口地咬着,米花的酥脆和糖浆的香甜,很快就让她忘记了回忆的惆怅感,重新回到了现实。

    甜的东西,是人类原始时期便有的渴望。

    下午,白樱又一次来到了黎复的训练室。

    相比于其他新兵,白樱实际上进步神速。

    这一切,都源于她强大的精神力。

    她的感知非常敏锐,能够很快洞察危险,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的身体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无法跟上她迅捷的反应能力,快速地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