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4节 (第2/4页)
,宝贝到手了就好。 元熙帝更加来气,还是太子及时灭了火,“父皇本就有意赏赐阿淮,让十二弟带着赏赐过去不是正好?” 道理元熙帝都懂,但一见儿子那个憨憨样就憋不住火。元熙帝真就奇了怪了,福王明明打仗是一把好手,怎么下了战场就成了个憨憨,这么多年真是光长个子不长脑子,看着就让人生气! 太子就淡定多了,对他而言,福王要是还长了脑子,那才是灾难。毕竟是坚定支持自己的亲弟弟,太子对福王还是很有感情的,见状也只能转移话题,道:“郑文襄告范家之事,证据都已查明。当年郑家叛国之罪,确实是范家陷害。范家该如何处置,请父皇定夺。” 说到正事,元熙帝立即把糟心儿子扔到脑后,略一思索便判了范家死刑,“即是冤案,当年郑氏被判何罪,范家便定同样的罪吧。刀子不割在自己身上就不知道疼,当初害人时,就应该明白,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前朝皇室是非不辨陷害忠良,朕顺应天命,自然该给郑家一个公道。” 太子恭敬应了一声,便退了下去。这还是新朝初建以来第一次对世家动手,元熙帝把这事儿交给他,对他不可谓不看重。 但原本已经定下的案子,又陡然生出波折。范氏家主突然改口,说自己不过是他人手中的一把刀,郑氏冤案,罪魁祸首另有其人,不是别人,正是现任林家家主。 牵扯到一部尚书,还是一流世家,哪怕是元熙帝,也要慎重对待。这个案子,涉及到接下来的世家格局,已经不是太子的身份能够镇得住的案子了。 收到顾玄加急传来消息的顾淮之眼眸微沉,这案子竟然还牵出了林家?范婷为何没说?林家是郑氏冤案的变数,如若其中真有林家的手笔,那么范婷当初说的,元熙帝和顾玄五年后一前一后病逝,其中是否又另有隐情? 第100章 关乎到顾玄的性命,顾淮之不敢大意,派人加急连夜赶路将信送至京城,让顾玄多注意林家的动向。尤其是林家在宫里放的暗桩更要精心严查。 要知道,当年顾家可是离京十多年,林家却一直在京里待着。十多年的时间,林家在皇宫插一些暗桩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指不定上辈子的元熙帝就是这么中招的呢? 太过巧合的事背后总归有蹊跷,官场混久了,碰上事情不多想一点实在对不起身上那身官袍。根据谁最终获利最大谁的嫌疑最大原则,上辈子元熙帝和顾玄接连病逝,林家屁事没有还好端端地当着高高在上的一流世家,顾淮之很难说服自己上辈子顾玄之死会是巧合。 也怪范婷之前透露的消息太少,让顾淮之没想到林家身上。 随着顾淮之的信件一起进京的,还有宋璟大夫。没办法,顾淮之对顾府现有的大夫没信心,不管上辈子不知道他们看没看出顾玄中毒了,反正这一次顾淮之必须把危险提前扼杀。 宋璟可是顾淮之的老熟人了,这位可以说是看着顾淮之长大的,顾淮之让他回京多关注顾玄的身体,尤其注意毒.药这一方面,还要紧紧盯着林家,宋璟想都没想就应了。这十多年顾淮之一直无条件地支持他的医学研究工作,这个小忙必须帮啊! 至于顾淮之为什么突然把脑洞开到顾玄中毒这个神奇的角度,宋璟表示,他就一大夫,其他的事并不在他的思考范围内。左右不过是朝堂之争,他这个大夫还是别费这个脑子吧。 就这样,宋璟带着顾淮之的期许一路往京城狂奔,结果一路风尘仆仆刚赶到京城,就听见最新消息:林氏当年和范氏联手诬陷郑氏通敌叛国之事证据确凿,郑氏冤案终于大白于天下。两家都已被打进天牢,就等着秋后问斩。 宋璟:……好像不用小顾大人操心了。 担心了个寂寞。 消息刚刚才放出来,百姓们正义愤填膺呢。离当初胡王大军围攻京城也没过几年,京中不少老百姓还记得当初自己一家有多绝望呢。更有不少人家的亲人死在了与胡人交锋的战场上。 林范两家通敌叛国,哪怕是前朝时期的事,老百姓们同样恨得牙痒,不少人已经在筹备泔水臭鸡蛋烂菜叶,就等着两家人行刑那天砸他们个满头包。 * 康郡。 顾淮之最近特别忙,修驰道这事儿安顺县已经有了经验,不用他再时刻盯着。年后其他几个县的县令也递交了一份发展计划过来,虽然在顾淮之看来还是很粗糙,但不得不说,这几个县令还是有两把刷子,都抓住了自己县的特色。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