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7页 (第1/2页)
贾放一瞅,惯例是粳米粥,另外还有一小方蒸制的千层油糕。他尝了一口粥,皱皱眉头,问:“甜的?” 孙氏点点头:“加了牛乳和糖。” 贾放不是甜党,但是他在这个时空里吃甜食的机会极少,陡然吃上一口甜粥,温热的甜味裹着奶香,味道还挺不错。 他又瞅了一眼旁边碟子里的千层油糕,见到白白胖胖的油糕上面点缀红绿丝,于是又问:“也是甜的?” 孙氏点头:“这千层油糕,是用猪板油和糖腌制,腌成糖板油丁,然后一层糖油一层面,足足做满六十四层,再上锅蒸制,做出来的油糕。” 猪油和糖做的……难怪那么甜美丰腴。 贾放记起这在他那个时空好像是一道南方名点,于是问:“怎么,府里是又请新厨子了吗?这像是南方的点心。” 孙氏立即纠正:“咱们一大家子都是南方人,府里的厨子做这些原属应当。这道千层油糕,是老太太在时最喜欢的一道。老太太去了之后,史夫人当家,这些就不怎么做了。” 贾放:……忘了贾家祖籍金陵了。 “那如何又把这些吃食重新拾起来了呢?”贾放问。 孙氏脸色稍许有些古怪,道:“是因为最近京里的糖价便宜。府里一下子买了不少,厨子便偶尔做了一次南边的味道,勾起了国公爷的昔日口味,便叫厨房多做一些,让府里人都尝尝。” 贾放:……敢情是因为糖价便宜了呀! 不过,糖这样东西,在古代确实是奢侈品。就拿桃源村来说,以前他们整天都在为了吃盐而发愁,因为盐是必须品,没有钱买盐,一村人就都没力气下田。 但是糖就不算什么了,桃源村几乎没有人买糖,娃儿们几乎没见过成块的糖,更别提用糖做的点心。 贾放在桃源寨曾经亲眼见过一群孩子摘下路边的野花,然后把花心单摘出来尝那里头的一点点花蜜。他也见过有乡民在山间找到生着的野甘蔗,就砍了带回来,削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分给村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捧着小小一截甘蔗嚼个不停,脸上都笑开了花。 甜味代表着温情与满足,但在这个时空却不是轻易能享受到的。 像荣府这样,用猪板油与糖一道蒸制点心,桃源寨的人肯定想都不敢想。 贾放:等等……应该是南方产糖才对呀! 他曾经听贾赦说过一嘴,说是京里的糖都是南方运来的,后世北方用甜菜制糖的技术似乎还没有出现,所以这意味着——从南方运进京的糖成本降低了? 贾放特地找贾赦确认了一回,这位“百事通”很确定地告诉贾放:“谁说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