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4页 (第2/2页)
。 “你就真不打算回去了?”姜文询问道。 “那时候年轻,出来是想见见世面,现在说不清楚。”王姬略带迷茫地说道,“有时候挺想回去的,有时候又不知道回去干嘛。” “听说国内的政策放开了,民间资本进入影视圈,演员片酬啊,广告费都得涨,这可是个好机会。”林子轩分析道,“等咱们这剧播出,你们几位肯定红遍大江南北,还是回国发展的好。” 林子轩说这话在座的众人都不觉得托大。 无论是《渴望》还是《编辑部的故事》,都是出自他的手笔,那么这部大投资的《京城人在纽约》在影响力上应该不会比前两部差。 说让主演们红遍大江南北并不夸张,林子轩的名字就是一种保障,就连姜文都没有反驳。 以姜文华国一线男演员的身份,并不需要林子轩来捧,不过若是以知名度来讲,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姜文还是比不上葛优被人熟识。 在这个年代,电影观众的数量没办法和电视观众相比。 电视剧演员不管怎么着,都能在老百姓眼前混个脸熟,看着亲切,电影演员的地位高一点,给老百姓的感觉距离比较远。 “行,到时候还要林总多帮衬。”王姬爽快道。 “王姐又拿我开涮呢,我这个林总过几天就要卸任了。”林子轩郁闷道,“人家当总裁舒舒服服,我就是个跑腿的命。” “你这事做的挺好,我在美国这几年也没想过把国内的电视节目引进来,就是想到了也不敢做,以美国华语电视台的规模,风险太大了。”王姬感慨道,“能想到,还能做成,就不简单。” “那是凑巧赶上了,侥幸成了。”林子轩谦虚道。 几天后,严晓颦也离开了。 她是因为丈夫在美国留学,才过来陪读,现在丈夫有了工作,她在新泽西州的一家华语电视台做主持人,生活上还算可以。 严晓颦在剧组里相当低调,演戏也很正统,演出来给人的感觉很淡,没有爆发力和激情。 姜文刚开始小看了严晓颦,担心以他的状态会不会导致表演失衡,作为演对手戏的演员,如果一方的气场很强大,另一方接不下来,画面就会很难看。 然而,他低估了严晓颦的抗压能力,这是一位遇强则强的演员。 不仅发挥稳定,还能跟上姜文的节奏,表演的很有自己的特色,虽然清谈,却很有味道。 《京城人在纽约》的最后一场戏他们又回到了地下室,在纽约破产的王起明到机场接待一位从国内来美国淘金的好哥们。 他把这哥们领到一间地下室,塞了500美金就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