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4页 (第2/2页)
选拔其他人前来美国。 李虹对此表示支持,她内心里并不想女儿在美国发展,每年回来一趟都不容易。 《京城人在纽约》的拍摄步入正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大家熟悉了美国的做事习惯,不再犯一些常见的错误,演员之间也找到了感觉。 冯小刚逐渐掌握了节奏,有了一定的权威,不像刚开始那么手忙脚乱了。 这是他第一次执导电视剧,以前都是协助拍摄,作为一名不懂英语的导演,来到美国拍电视剧,还要和姜文这样的演员合作,着实不容易。 这些林子轩都看在眼里。 当剧组其他人休息的时候,冯小刚还要琢磨明天拍什么,要做什么调整,到很晚才睡。 他和姜文两人都是单独的房间,这算是导演和主演的特权。 也是因为冯小刚爱琢磨拍摄的事儿,有时候想到什么半夜还爬起来,影响别人休息。 姜文经常在自己房间里一个人排练,谁要是和他一屋,肯定被抓到和他对台词,找感觉,还不光是对台词那么简单,你要是说台词的情绪不对,他还挑毛病。 “你不能这样吧?” 这是姜文的口头禅,碰到他觉得你不对的时候,就会这么说。 一旦他这么说了,接下来就开始对你进行说服教育工作,直到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止。 刚开始还有人和他争论,后来就没有人和他争了,赶紧承认错误完事。 整个剧组的人都很努力,这让林子轩放心不少,他是第一次单独做制片,同样犯过不少错误,大家都是在不断犯错中摸索过来的。 能够做到这个程度,保证剧组的正常运转,无非是认真负责罢了。 “小林,以后我要是拍片子,请你做制片。”有一次,姜文突然说道。 “姜哥,你太看得起我了,你肯定是拍电影啊,电影和电视是两码事。”林子轩摇头道。 这话倒是没错,电视剧投资少,演员和剧组成员不多,容易管理。 电影就不同了,在这个年代,只要投资超过千万的片子,剧组成员和演员加在一块就要上百人,制片人没有点威信和领导能力还真玩不转。 “拍什么无所谓,重要的是你做事,我放心。”姜文认可道。 第一百二十二章 美好的回忆 姜文自从看过《活着》后,就对林子轩产生了兴趣。 他不是对林子轩这个人有兴趣,而是对林子轩的写作能力有了兴趣,想要和林子轩一起琢磨出一个本子来。 平时闲聊的时候,他总会把一些脑子的想法说出来,大家一起琢磨,看看能琢磨出什么结果来,这算是一种头脑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