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3页 (第2/2页)
后兴许还会进入好莱坞,成为名人。 另一条路是返回国内,继续写小说或者剧本,也可能和冯小刚开一家电影公司,或者在幕后推动慕姗姗的职业发展。 一条路就是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这不仅是他的人生,也是他和慕姗姗两人共同的人生。 挂掉李虹的电话后,他们陷入了沉思之中。 “你怎么想的?想留在美国么?”林子轩询问道。 “你呢?”慕姗姗反问道。 华国国内那么多人想方设法的出国,来到美国,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现在他们就有机会留在这里,以后或许会永远的生活在这里。 以他们的能力,就算成不了大富豪,也能过上不错的生活,小洋楼和小轿车并不遥远。 回到京城要和其他几户人家住在一间四合院里,冬天没有热水洗澡,每天要按部就班的上班,只能拿着上百块的工资。 “我觉得还是京城住着舒坦,去哪儿都熟,闭着眼睛也能摸回家,吃着习惯,不用担心被人坑。”林子轩缓缓说道。 “家里的房子也不能一直空着,还是早点回去的好。”慕姗姗接着说道。 他们站在窗前,望着夜空中的月亮,虽然和京城是同一个月亮,但俩人心里明白,这里不是他们的家。 第一百二十一章 小富即安 说起来,林子轩和慕姗姗都不是那种有野心的人,没想过大富大贵,只想着小富即安。 此时的华国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自从南方谈话之后,国家修改和废止了400多份约束经商的文件,允许政府官员停薪留职,下海经商。 这一年,辞官下海的多达12万人,不辞官却投身商海的人多达1000万。 这意味着一个全民下海的时代已经到来。 经商不再是投机倒把,个体和私营经济受到鼓励,打破了条条框框,带动了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改变,以前大家的生活差不多,现在有人赚钱了,有人还过着苦日子,有人喝酒吃肉,有人吃糠咽菜。 贫富差距逐渐显现,有钱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受到了羡慕和尊重。 在京城,大家见面不再问“您吃了么”,而是说“恭喜发财”,《华国日报》甚至刊登了一篇叫做《要发财忙起来》的文章。 从上到下,大家不再避讳谈论金钱,金钱正在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 这对华国人固有的思想观念是一种猛烈的冲击,有人坚持以前的观念,对金钱嗤之以鼻,有人则改变了原则,成为了拜金主义者。 两人在出国之前就看到了这种现象,却没想过要去经商,就是没有那种暴富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