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_第133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3页 (第2/2页)

0万美金的投资。

    在华国国内,具有这种号召力的导演屈指可数,不会超过三个。

    华国九十年代前期的电影圈,正是第五代导演施展才华的舞台。

    林子轩清楚《活着》这部小说无论是在杂志上发表还是改编成电影,审查都是一道难关。

    一位大导演能够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来获得创作上的自由,让审查不那么严苛。

    如果是一位不知名的小导演想要拍摄《活着》,那就是自寻死路,上面不会直接说你这本子不行,而是会说我们还在研究。

    一旦听到“研究”这类模糊的词语,基本上就没有希望了,这是无限期搁置的意思。

    要是上面提出了明确的修改意见,就说明还可以挽救一下。

    林子轩参与过剧本的讨论工作,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说到底这就是一个妥协的过程。

    张艺谋作为华国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导演,无论是在审查上,拉投资上,演员招募上都具有极大的优势,是拍摄《活着》的绝佳人选。

    如果是一位小导演来找他谈这件事,林子轩会考虑《活着》会不会给导演带来麻烦。

    上一次《顽主》让米佳山两年不能拍电影,林子轩觉得很对不住他。

    电话里,林子轩说完,事情就算是定下来了,虽然是口头约定,却不存在反悔的可能,这时候大家都很讲信用,否则在圈子里名声就坏掉了。

    接下来两人都不知道说什么,他们以前没见过,彼此不熟,有点冷场。

    “姜文在你哪么?我和他聊聊。”张艺谋转移话题道。

    张艺谋对姜文参演电视剧很是好奇,想打听一下姜文是怎么想的,也能化解尴尬。

    他倒是想和林子轩讨论一下《活着》这部小说的剧情,不过那不是一时半会能说完的,不适合在国际长途里聊。

    林子轩到隔壁房间把姜文叫了过来,姜文和张艺谋热烈的聊了五六分钟。

    “快说说你写的什么小说,让张导这么追着不放,这都打电话追到纽约来了,太难得了。”放下电话,姜文好奇道。

    “我没带稿子,短时间也说不清楚,小说应该发表在三月份的《百花》上,这时候杂志还没上市呢,我刚才就在奇怪张导是怎么看到的。”林子轩不解道。

    “这个我倒是知道,他们那些大导每年给杂志社一两万块钱,杂志社会把稿子提前给他们寄去,这样就能早点下手。”姜文解释道。

    “电影圈这么缺剧本么?”林子轩诧异道。

    “你说呢,八十年代大家都专心搞创作,出了不少好故事,现在大家的心思都活泛了,没人正经的写作了,这两年都没什么好故事看了。”姜文抱怨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