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盛唐种牡丹_第94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4页 (第1/2页)

    雾晓筵初接,宵长曲未终。

    雨随青幕合,月照舞罗空。

    玉陛分朝列,文章发圣聪。

    愚臣忝书赋,歌咏颂丝桐。

    诗和字相辅相成,当即成为众臣评说夸赞的焦点,年事已高的不敢露锋芒,便令年少的陪作。裴延早有准备在先,故而一首七律也博得诸多喝彩,待浪潮过后,他方才坐到顾越旁边,从水流中抱出一碗酥山,放在二人面前。

    “来,醒醒酒,既然韦侍郎不在,裴某这里说句真心话,别见怪。”裴延说道,“你在礼部,安排王江宁主应制,颜平原题字,原本无利可图,是君子之心。”

    “哪里,他们声名远扬,礼部也得顺人心嘛。”顾越笑了笑,再看那盏酥山,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唯剩苍白的冰片,“而我呢,对品茗姑娘和裴兄先前的提醒心怀感激,特作此画,请裴兄过目后代为转交,交予品茗姑娘。”

    顾越拿出画,展开,正是那对鸳鸯。但见裴延的神色由欣然的粉润转到月白,再转到青梅的酸涩。顾越顿了顿,压住昏沉的醉意,继续说道:“另还有几件薄礼,敬献给裴兄。”

    这份礼,正是宣政时张仲臣提供的永济渠黑账册,顾越复奏时只用了一小部分,而剩下的部分还记着沧州沈刺史和兵部吴侍郎等等,除了王庭甫,朝中无人知晓。

    裴延手中微湿。

    越是到关键的时候,越是要懂得忍耐,数月以来,他为保父亲裴耀卿的仕途,为守家族的荣辱,只办诗社,不谈政治,几乎成为了一个闲情山水的隐吏。

    直到顾越突然捅破这层窗纸。

    顾越认真的时候,从来都把话说得露骨而明白,他跑过市井和乡里,对即将到来的这场空前的饥荒有自己的看法。一来,边陲之地多有肥沃之壤,若令其适当屯田自给,就能节省军用的粮食,补缺关中,二来,赈济粮抵达关中,需要经过三省、户部、金仓二司等等十余关卡才抵达州县,层层剥削,损耗过大,三来也最紧迫,便是京户贪婪,大肆屯粮,抬高粮价,逼迫灾民卖田,从中谋取暴力。

    要解决问题,似韩休死谏显然不行,关键就在于,萧乔甫把持朝政已有时日,人脉很广,与军中和旧族都有不少交情,如此泰山压顶,哪条都不太容易变动。

    说完长篇,顾越拉着裴延道:“故而,如今情势,只能由令尊执掌朝政。”

    裴延暗暗吃惊,不说话。顾越接道:“裴兄,我藏着这些账册,既无用又觉得烫手,而你身在中书省,眼界更高,挑挑拣拣,总是有能用得上的地方,这样,过三四日,我把它们整理齐全,原封不动地送到府上,谁都不会知道。”

    裴延沉默片刻,反问了一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