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7页 (第1/2页)
可周梓安的奏本上去了, 便石沉大海了。 谢珣就像把她忘了一样,刘大姑曾觑着周梓安的脸色建议过,让周梓安进宫面圣感谢一下。 周梓安理都没理她,刘大姑也知道周梓安不理她的原因,可她也没办法,她到底是陛下派到周梓安身边的人,还是得听陛下的吩咐。 周梓安也明白刘大姑是好意,可是她现在也是在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及重新定位她与谢珣的关系。 肃宁州一事,让她对谢珣作为帝王的一面有了深刻认知。 在这之前,谢珣在她面前更多的是在展示他的情感,而这一次她看到了他作为一国之君的手段。 谢珣的皇位是杀父弑兄得来的,宇文青是谢文帝私生子,还占着肃宁州这北方一大片的土地,弄出了一个国中国。 谢珣应该是早就想要杀了宇文青的,但是碍着谢文帝留下的保护宇文青的圣旨,他不想让人诟病他不尊先帝遗诏,大不孝,便借周梓安出行肃宁州安排了这个局。 周梓安到现在也知道宇文青是必须得死的,一是他在肃宁州做的那些事的确该死,二是如果他真的活着被押到京城,如果审讯的话,他再乱咬一气,说出什么不该说的,那必定会引起朝堂震动,这不是谢珣以及一些重臣想看到的。 但是周梓安一直无法赞同的是谢珣会用这种方式来杀宇文青。 也许从一个帝王的角度,就像谢珣自己说的那样,这朝堂的政事是没有什么对与错、黑与白,只有强与弱之分的,而他谢珣就是主宰这一切的人,别人生死只在他的一念之间。 可周梓安却是始终认为在从百姓的民生角度来说,这朝堂政事是有错与对、黑与白之分的,能让老百姓吃饱穿暖、让他们活得更好的,就是对的、就是白的。 那些压榨老百姓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和政策法令便是黑的、是错的。 宇文青不应该是政治的牺牲品,他应该在清明的法律面前受到公正的审判,他应该为他所作的伤天害理的事情付出代价。 这样才能给大业的官吏做出警示,才能杀一儆百,以正朝纲。 而且就是谢珣本人作为皇帝也不可能一手遮天,现在有世家在干预朝政,以后历史上实行的内阁制也实际上是制约着皇权的。 她周梓安此次领略了政治手段的冷酷与无情,让她明白了她如今更重要的是先要学会如何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政局中,保护好自己,才能积蓄力量以图施展自己的抱负。 至于她与谢珣的关系,她也要好好重新定位一下,如何把控与他的距离。 可是就在周梓安以为自己怎么也得门庭冷落一段时,她的府里来了一个人。 周梓安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