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9页 (第2/3页)
与唐歌想象中的魁梧武将没有一点相似的地方,尤其是林博扬浑身气势尽敛的qíng况下,看上去就像一个读书人。 唐歌知道,林博扬没有外表看起来的文弱,这是一个手上沾过人命的人,且不止一个。儒将也是将,枪在手,就不可能不染血。 唐三小姐没有传说中的柔弱。rdquo;一段问话后,林博扬突然开口,从座椅上站起来,绕过书桌,走到唐歌身边。一股压力以林博扬为中心,向唐歌bī过来。 如果我没听错,只有唐三小姐一人提出了,凶手在枪杀成功第一时间就逃走的假设。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唐三小姐看见了凶手的背影。rdquo; 林博扬说的lsquo;不是正面,而是背影rsquo;的话,不是毫无根据的乱猜。如果正常人看见了凶手的样子,肯定会选择直接说出来。只有在无法确定的qíng况下,才会做出假设。 我不确定,当时太乱了。rdquo; 唐歌之前说的话里,确实有暗示。其实这番话,在前市长的警卫盘问时,她就隐晦提到过,可惜当时现场一片混乱,市长太相信自己的判断,着急抓到凶手,没有注意她话里有话。 林博扬听出来了。 这个人,一如他外表所表现出的一样睿智。 唐歌迎上林博扬的目光,嘴上说的是不确定,眼睛里分明写着:没错,我看见了凶手的背影。 林博扬翻阅过前市长警卫录的口供,发现了一件事,口供的提供者在回忆特派员被杀经过时,时间顺序是混乱的,唯有一个特例,那就是唐歌的口供。 唐歌的口供清晰明了,按照事qíng的发展顺序jiāo代了她所看见的一切,甚至某些事qíngjīng确到了几点几分。试问,一个人在极度恐慌中,会有心思看时间吗? 不可能。但可以确定的是,唐歌不是凶手,因为事发当时,唐歌和市长夫人在一起,没有出手的机会。 为什么一个少女,在遇到枪杀事件后能不慌不忙地观察场中发生的事,还提出凶手可能离开的假设? 答案有两个。 第一种可能是唐歌与凶手认识,事先知道枪杀之事。第二种可能是,枪杀事件发生时,唐歌恰好 看见了凶手。 见到唐歌之前,林博扬更倾向于第一种判断。林博扬从前市长夫人嘴里得知,特派员死之前,和唐歌之间发生过一点小碰撞。唐歌出席宴会并不是心甘qíng愿,是特派员亲自点名,市长夫人要求的。唐歌有杀人的动机。 见到唐歌之后,林博扬推翻了第一种猜测。因为唐歌当面述说的内容,竟然与他之前翻阅的供词一模一样。这样一来,唐歌与凶手串通一气杀人的可能xing大大降低。在问话中,林博扬发现, 唐歌与其他人不一样,神qíng中没有惶恐不安。 坦然,这是林博扬在唐歌身上感受的。 如果杀了人,或者有杀人心思,人会不自觉地竖起防备和警惕。林博扬没有从唐歌身上发现这两种qíng绪。相反,唐歌在回答问题时,偶尔会看他一眼,有意思的是唐歌看他的时候,是她做出推断假设的时候。 这样一来,唐歌可能看见凶手的可能xing大大增加。至于唐歌为什么没在枪杀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将自己看到的事qíng说出来,林博扬不难理解。在场那么多人,为什么只有她一个人看见了宴会厅外面的凶手?如果被人怀疑,她与凶手有关,她有千百张嘴也说不清。面对盘问时,唐歌聪明的选择了隐晦提醒。 这个表面柔弱得像兔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