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1节 (第4/5页)
使人拿上石榴来,与西平一起剥着逗她说几句童言趣语,一个石榴剥了大半,终于外头传来人声,守在门口的素帛转进来道:“是老太君和少夫人来了。” “祖母进宫了?”牧碧微吃了一惊,两年前,她才进宫的时候,还只是青衣,没资格让娘家人进宫探望,求了姬深一次,方得了一个机会,自从那次后,沈太君到底年纪大了,也就鲜少进宫,每每都是告了病,牧碧微和继母徐氏一向面和心不和,后来小何氏过了门,每次都由小何氏进宫,先到澄练殿来说一说牧家的事情,再到定兴殿去探望她的姐姐何光训——如此自然也在定兴殿留饭,牧碧微既得了家中消息,又不必太敷衍这个嫂子,而何氏呢却可以得着更多与妹妹相处的时间,却是两家里都皆大欢喜。 沈太君最近一次进宫,还是圣驾到温泉山避暑前的一次,那时候蒋遥才致仕,牧齐被召回邺都,朝中风起云涌,沈太君担忧牧齐,这才进宫向孙女打探姬深的心意。 如今怎么又来了?牧碧微并非不想见到祖母,却担忧是否家中又出了什么事?或者朝局对牧齐不利? 虽然聂元生提醒过她,小何氏这次进宫的打算,但牧碧微觉得何家想再让人进宫的打算,小何氏未必会与自己商议,她该说的人是何氏才对。 “祖母!”牧碧微思索的这点时候,阿善已经亲自扶着沈太君进来了,沈太君当年因牧齐和牧碧川一起下狱,受到的打击极大,又因为愧疚于将孙女送进宫,而长孙也没娶名门闺秀,这两年来心情一直不太好,即使有了曾孙后稍稍舒缓了些心头抑郁,但究竟看着比从前苍老了许多。 如今沈太君发丝之中已见有一半都是银白的了,挽了倭堕髻,随意插了两支赤金钗,簪着一朵秋香色绢花,面上淡施脂粉,到底显出几分好气色来,穿了琥珀色对襟宽袖上襦,暗蓝绣蝠纹罗裙,气质文静而优雅,却是牧碧微的年少俏丽也比不上的。 牧碧微年幼的时候曾经很羡慕过沈太君这样的气质,只是虽然她也算沈太君亲自教养长大的,究竟被外祖家和阿善的影响太深,将沈家代代相传的礼仪学了个形似,那种世家望族刻在骨子里的优雅贞静却只能骗骗外行。 她亲自走下榻来扶了沈太君上座,沈太君虽然不是头次看她这样做,到底还是说了句:“这不合规矩。” 牧碧微不在意的说道:“这儿也没外人,再说,陛下向来不拘礼,就是陛下在这儿见到也没什么。” 自从册了宣徽以来,敢说她行事不合规矩的,除了太后也只有沈太君了,每次听见沈太君这么说,牧碧微便很庆幸自己幸亏没被沈太君教导成一个模范的世家女,不然,看一看宫里那些出身高贵、或者所高太后所中意的妃嫔过的多么不如意,就可以想象自己的下场。 高太后就是一个典型的世家之女,她对后妃的要求,其实和沈太君对孙妇的要求都是一个路子,只不过身份使然,也有性格使然,沈太君远不及高太后在这点上的执着与强势,就譬如沈太君对于第一个儿妇闵氏的出身和为人处事其实也不是非常满意,但闵氏过门后,沈太君还是很快的交出了管家权,尽心指导,竭力帮扶——这两位母亲,挑选儿妇的本意自然是好的,贤德大气又出身优渥的女子,无论是作为一国皇后还是一府主母,才有足够的资本与气度。 问题是姬深一点也不喜欢世家所谓的端庄贤淑!他尝嘲笑汉时著名的贤妃班婕妤:“此妇甚愚,帝邀其同辇,即有心抬举,既不识抬举,自有他人登之,与帝同辇。” ——实际上在听说姬深对班婕妤的这番评价前,牧碧微就从他那不喜人拒恩的性.子上揣测了几分,对于姬深这不在乎礼仪的性情,牧碧微却很满意,她虽然在沈太君的教导下不憷那些繁琐的礼仪,但也乐得轻松些。 几乎是强按沈太君坐下了,牧碧微才转头看了眼跟在沈太君身后进殿的妇人,小何氏比牧碧微其实还要小两岁,但因为已经生育了一子的缘故,比起两年前在定兴殿里的初见,眉宇间却是添上了几分成熟的风韵。 许是因着再次有孕的缘故,小何氏看起来比几个月前胖了些,但她生得甚美,这发胖也不很过分,望去只觉得珠圆玉润,丝毫不觉臃肿。 她穿了豆绿交领锦绣襦衫,系着牙色留仙裙,发挽惊鸿髻,鬓边步摇珠串垂落,发中金翠闪烁,牧碧微却是一眼看见了她头上珠翠里一支不起眼的青金石簪子,眼中掠过一丝复杂,抬手抓住了小何氏的手臂,阻止她继续行礼,温言道:“大嫂一路辛苦,都是自家人,何必还要多礼?更别说大嫂如今又有了身子。” “这是应该的。”小何氏比起两年前因爱慕夫婿,对小姑迫不及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