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眠之夜 (第2/3页)
? “谢卿。” 谢阁老发现,哪怕天乾帝看起来再如何镇定,其实已经有所慌乱了。 未免帝王失去理智,他安慰道:“皇上,英王受困,那么江州知府与吕家沆瀣一气便可以确认。可英王殿下毕竟身份尊贵,若他在江东有任何差池,这上上下下所有官员,包括吕家在内必然逃不过罪责。以臣对承恩侯的了解定然是以安抚劝说为主,加之监视限其行动,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采取鱼死网破的法子,那可是诛灭九族的大罪!所以只有将殿下绑于一条船上,才可高枕无忧。皇上想必已经见过承恩侯和殿下的折子,将孙女嫁于殿下便是手段之一,是以臣以为殿下暂时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可从江东送到京城,至少已经过去十日之久,弘儿的性子刚毅,向来不愿同流合污,朕怕他做傻事。” 天乾帝一想到那傻小子只要认为是对的,必定梗着脖子坚持到底,哪里会虚与委蛇?况且承恩侯老谋深算,也容不得他多做周旋,婚事不过是基于萧弘答应的前提下才有效! 谢阁老倒没觉得萧弘如此耿直,更何况还有贺惜朝这个鬼灵精怪在。 于是便道:“皇上,殿下既然已经写了请婚折子,必然心中有所计较,总会尽量拖延时间。好在如今江东还不知道皇上已经知晓此事,承恩侯正等着皇上赐婚,不如择一心思灵巧之人前往江东宣旨,另传令于江东军,里应外合伺机搭救殿下。” 天乾帝正有此意,便点头:“谢卿说的有理。” 正在此时,门口来报:“皇上,魏国公到了。” “宣。” 魏国公府离得最远,他是下了马车,紧赶慢赶小跑到了清正殿。 年纪大了,跑得气喘吁吁,一条老命都快交代了。 “老……老臣,参见……皇上……” 他正待下跪,天乾帝立刻摆了摆手:“免礼,魏国公,朕命你即刻草拟调令,命江东军入城,与钦差里应外合营救英王。” 什,什么? 魏国公来得晚,之前讨论了什么没听见,此刻乍然听见天乾帝的命令,一时之间有些懵了。 他旁边的胡阁老立刻低声与他解释,他这才明白过来,也倒抽了一口凉气,马上跪下领命道:“是,皇上。” 萧弘是他的外孙,还搭着孙子贺惜朝,魏国公自然比谁都着急。 可是他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忍不住说:“皇上,老臣斗胆一问,从兵部调令,需走内阁中枢签署,得皇上圣旨方可下达,消息容易泄露,老臣疑惑为何不直接命人暗中带着兵符前去调兵,这样更加快速且隐蔽。” 这话说的有道理,几位阁臣不禁点了点头。 谢阁老本想提一提,可忽然见到黄公公颇为无奈的模样,心中顿时微微一动。 只听到黄公公道:“诸位大人,兵符在英王离京之前,皇上已交于了他。” 自古大权在握的皇帝对兵权有绝对的控制,更不会轻易将兵符交于他人。 英王只是去治个水,皇帝就派了一队禁军随身护卫,没想到暗中还给了江东军的兵权,这等宠爱信任,简直闻所未闻! 虽说如今江东以下犯上,可事先谁能知道呢! 诸臣简直震惊地无以加复,比英王身陷困境都来的令人吃惊。 天乾帝并不觉得有什么,他只是后悔给的不够,何须暗中给兵符,应该直接下令让江东军在城门迎接,陪萧弘一同治水才对! 明明知道奎梁县水患不简单,那么多人受灾而死,本就是件极为严重的事,怎么就没想到呢! 懊悔是真的懊悔,只是没有时间让他多思多想。 “这宣诏之人……” 正在众人思索的时候,忽然黄公公一抬眼,只见一个小太监正往里面探头探脑。 黄公公想了想便转出了内殿,小太监凑上来在他的耳边低声说了两句,然后道:“公公,人已经带来了。” 这个消息让黄公公愣了好一会儿,才说:“让他等着,杂家这就去禀告皇上。” 他的脚步有些急,他顾不得什么,转身进了内殿,直接向天乾帝走去。 谈话都停了下来,黄公公对着帝王低声道:“皇上,在驿站找到了江东军信使。” 瞬间,帝王那双摄人的眼睛犹如寒霜冰冻,缓缓地扫过内阁诸臣,说:“带上来。” 一个御前侍卫带着一个士兵走了进来,跪下,行礼道:“卑职江东卫军黄炎将军座下亲卫参加皇上,吾皇万岁。” 这士兵自报家门的那一刻,站在王阁老身后的一个阁臣不禁晃了晃身体。 “江东卫军为何上京?” “回禀皇上,卑职奉黄将军之命送紧急军情。” 天乾帝目光冰冷刺骨,然而口吻却极淡:“那奏折呢?军情呢?” “卑职两日前就交由了内阁。” 此言一出,所有内阁大臣纷纷跪了下来。 “砰!”天乾帝重重的一掌拍在御案上,死死地盯着下方的大臣,“好啊,上下沆瀣一气,合起来欺瞒朕!若不是弘儿聪明,想方设法向朕求救,怕是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