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8页 (第2/2页)
万新帝道:“这两个孩子都是锦阳城书院的佼佼者,三轮车的研发除了臣身后的这位,”说罢麦莛指向当年覃陌的同窗那个小胖子,又道:“也有覃陌的一份功劳。” 万新帝当即赞道:“锦阳城书院果真是人才济济,只愿大周所有书院皆如锦阳城书院一般,天下士子皆为有识之士。” 万新帝见李清尧还弓着身子,这才想到他原是有话要说,故此道:“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朝堂诸公皆是明理之人。” 李清尧谢过万新帝和朝中众臣之后道:“书院不管是研究如何让农作物产量更高,还是研究如何让外敌不敢进犯,都是需要银子支持的。” 万新帝表示理解,于是李清尧继续道:“圣上可以看往日书院的运营模式。书院特许程家制作三轮车进行售卖,售卖来的银子,程家商铺会交税款,剩下的银子则会与书院四六分,程家拿着这四分的钱财,会拓宽商路争取将三轮车卖的更远,收益更多。书院拿着程家赚来的钱,又继续研究如何让农作物产量更高,之后将新的耕种方式交给农民们。” 李清尧顿了顿之后道:“农民们凭借新的耕种方式获得了更多的粮食,一部分交税给国家,另一部分自己留着食用。朝廷在这过程中,没有出任何的钱与力,反倒多了税款,而圣上您可以用这些银子去修运河,建宫殿。岂不是一举三得?” 工部尚书欲要说话,但是李清尧继续道:“火器这种东西,因为书院只提供给蒙家军,所以一直没有流传开来,书院也不敢将此国之重器交由商人们去赚钱。上交给您、上交给朝廷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三轮车在大周已经有商户在售卖,其他商铺见到程家商铺在卖三轮车,也有商户学习如何制作三轮车。” 李清尧最后总结道:“可以这么说,火器的研制若非懂得这方面的人研究才能知晓其中的成分外,没有人能够知道这是如何做出来的。但是三轮车只要问世,有人见过,那么就可以加以仿造。朝廷为什么不将三轮车交到民众手中,只等着收税款就行呢?何乐而不为呢?” 李清尧的话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不仅成功说服了朝臣,也成功说服了万新帝。在万新帝的拍板决定下,三轮车并没有交由工部,依旧归书院所有,同时也是朝堂上的事情,让商户们明白三轮车他们是可以生产的,不禁也加大了对三轮车的制造。 书院的争锋一直延续到万新二年的春天才结束,整整半年时间,各家书院的学子们都在争论哪种方式更适合国家的长治久安,因着书院之间的不同见解,让万新帝对自己统治的国家做出了新的审视,也让他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