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生活_第14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0节 (第1/3页)

    “哎呀,这些都是小事,拢共每人才一千两银子,也不是很多……”

    只是这人话音还未落,马上就有人反驳道:“每个人交的是不算多,可你也不看看,今天去那个说明会的人有多少,一千多人啊,合起来是小数目吗?啧啧,咱们这位周大人不愧是商业部部长,比你我会赚钱多了”

    “行了,这事先放一放,人家说了去不去自愿,是咱们自个儿要去的,也就怨不得人家,还是先说说周大人今天说的那几件大事吧。”

    周颐在说明会上核心一共围绕三件事来说:第一,彻查全国商人,无论是商籍,还是非商籍,只要经营商事,以后都由商业部负责统一征税,并说明了以后如何收税的方法。彻底规范商业市场。第二:因前期朝廷精力有限,所以必须限制进行边贸的商人数量,明天的招商会,朝廷会对边贸名额进行拍卖,价高者得,简单一句话,想要进行边贸,先准备一大笔银子吧。第三:边贸之后会开海贸。

    三件事,每一件都是重磅炸弹,足以炸的人头晕眼花。

    不过有心人注意到,虽然这三件事都非常重要,但在今天的说明会上,周颐关于如何规范商业市场的说明却占据了整个会近六成的时间。

    每个参加说明会的人入场的时候都被发了一本小册子。

    三大商系,关注点各有不同。

    像西商,因为他们对边贸势在必得,就格外关注边贸的事。

    出了会场,拿到这本小册子的时候,西商的人已经聚在一起,整整研读半天了,就差一个字一个字掰开的确认了。

    “这边贸名额进行拍卖,对我们不利啊,论财力,我们是万万赶不上苑商的。我们除了占据一点儿地利外,人和天时都没有。”有人忧心的说道。

    “这还不算,就怕明天一争红了眼,大家就都不管不顾了,特别是豫商那一帮子人,早些年跟着出海的时候,可真像疯魔了一样,没他们干不出来的事。”

    “是啊,谁能想到这周大人竟能想出如此法子呢,咱们说是商人,可赚钱手段和这位一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西商聚在一起讨论,而豫商也在一起嘀咕。

    开海贸的消息彻底让他们振奋了,早些年真正跟着朝廷出海的也就是他们豫商,只有他们才知道海贸到底有多赚钱,之前也听说过可能会开海贸的风声,但到底没有确认,现在经周颐这么一说,他们怎能不激动?

    “开海贸才是大头,就是不知道这海贸何时能开,明天的招标会,边贸名额若实在太贵,咱们就集中余力在海贸上。”

    “说是开海贸,但万一不开呢,还是要做完全准备,边贸名额能拿下的还是拿下吧。”

    讨论来,讨论去,大家发现想多了没用,还不如集中想想明天该如何取得边贸名额才是正经。

    末了不约而同的嘀咕一句:周颐太会搂钱了,恨不得糟糠里筛出米来。

    而被众人讨论的周颐此时正在御书房里。

    他一五一十的将今天说明会的情况禀报给了崇正帝,末了说道:“本来之前还想着建立边贸市场需要大笔的银子,朝廷拿不出来,微臣也焦急,但今天的说明会已进账一百万两,明天的招标会上肯定比今天得到的银子要多,说不得解决了边贸市场,还能为国库添一笔银子呢!”周颐笑笑,露出两颗尖尖的小虎牙。

    崇正帝今天一早就收到了详细的情况,但现在听着周颐亲耳证实,他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边贸虽赚钱,但也要花钱去维护,这也是做着做着边贸就禁了的原因,钱都被商人赚走了,下了苦力的朝廷却没捞到什么油水,就算肥,也只是肥的那些官员,国库可没见充盈,这样的事自然长久不了。

    以前在崇正帝的认知里,边贸就是这样一件对朝廷无益,只能肥了少数人的傻缺事,但现在看来,不是边贸不赚钱,而是缺少一个像周颐这样会赚钱的臣子啊。

    这还没完,周颐还在继续为崇正帝画饼:“以后由商业部统一征税,规定税率,免得地方上胡来,中饱私囊,如此一来,商人们赚的越多,朝廷的税收就越高,肯定比农税要多的多,不出两年,国库就能充盈起来了,到时候,咱们就有钱打造武器,练兵,开海贸……”

    周颐还未说完,就被崇正帝一把握住双手,只见他满含热切的说道:“周卿,你尽管放手去做,若其他人有任何异议,朕为你做主!”

    周颐热泪盈眶:“皇上,您既是微臣的君主,也是微臣的伯乐,微臣就算万死,也不能报答皇上的万一。”

    “周卿……”

    “皇上……”

    周颐从御书房出来,揩了揩眼角,妈的,每次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