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本纪_第10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5节 (第1/5页)

    “有几位贵妇人冒雨前来礼佛,快请过去!”

    成去非目送这一行人远去,在塔上停有一两刻钟,方走下塔来,此时天色彻底暗了下来,他一时竟难能辨清回去的方向,顺着廊庑越往深处走,似乎越是不对,等看清眼前原是一处佛堂时,正欲折身,却隐约听见仿佛人语一般的声响,略一倾听,竟掺杂着女子的娇笑,他悄无声息地近了几步,抬首便可见宝相佛容,而那重重帘幕之后阵阵婉转**的呻=吟声、喘息声,无一不落入成去非耳中,他无声冷笑,陡然想起方才那提及贵妇人的一句话来,遂伸手掀了一角,目光只略略在地上停留片刻,随即转身退了出来。

    风雨未止,身后灯影摇荡,人影交叠,唯独庄严的佛无语相视,触目所及,佛到底看到了什么?是琉璃梵宫,翡翠精舍,还是红尘淫=欲,男女苟=合,抑或者是背后多艰多苦的黎庶?佛的慈悲到底在何处彰显?成去非再次听见那金铎清脆的声响传来,目中的寒意已堪比深秋。

    第185章

    建康。

    天子得了各方捷报,心中自然是欢喜的, 过问起有司庆功仪典进程, 得知一切已将就绪略略宽下心来。征北大将军在奏表中已禀明, 战俘只象征性带回一部分,充献俘之用。英奴听有司不厌其烦把国朝祖制说与一遍,并无不耐处,这是他登基五年来,国朝所迎接的第一场大胜, 三军收复并州全境, 连带着之前几十载间频为汉胡反复拉锯的一些郡县,悉数回归, 可谓意外之功。

    至于郊迎供奉礼仪, 由谁出面来负责,事前则经了一番争论。倘不是粮仓一案牵扯,天子意属中领军来率禁军几卫亲自奉引仪仗诸多杂事,由他来将兵迎接成去非,再妥当不过,于礼于情, 选择无过于此。然而中领军正断送于尚书令之手, 亦是天下所闻。天子借此机会, 趁势着手适当变更中军制度,在其原有的基础之上,增前、后两军,同原来的左右卫军, 成新的四军体制。废中领军称号,改为中军将军,此职暂由张蕴长子张度担任禁军最高指挥。另外原卫军中武贲、羽林、上骑、异力四部则由天子亲统,不纳入中军将军指挥范围。

    而在郊迎大典一事上,退一步,天子仍可命在京皇族宗室出使仪典,同样可示对征北大将军的宠渥,但无奈在京宗室并无一二出色人物,而皇子们年岁太幼,无法承此重任。如此一来,可供挑拣人选并不多矣。再三权衡下,天子下旨命司隶校尉韦纯,禁军成去之,执骁骑、游击等四卫于道将兵。然太常卿随即进言,云成去之年少且官职不高,恐同司隶校尉同掌此事,不甚搭配,中书令等人便建议先擢升成去之为左卫将军,如此以来,自无配不配之说,一旁台阁遂也跟着帮衬几句。虽亦有反对之声,但一时紧迫,天子把此作为对征北大将军另一层的嘉奖,也未尝不可,便纳言擢成去之为禁军左卫营将军。

    诸事尘埃落定,司其已在京郊同成去非会和,三军整顿驻扎,只待天子宣召,便可入城。是日,百官一早聚齐,由御史中丞点卯,事后同往外城的朱雀门去了。

    虽已立秋二十余日,且旭日方升,然而建康今年尤为酷热,天子却仍坚持亲迎,又有太常等随行,准备告庙。大典隆重,英奴许久不曾这般全副武装,里里外外,不知叠累多少件衣裳,九彩衮龙袍、白玉革带、明黄锦绶,一样不少,尤其腰间那天子御剑,因甚少佩戴,此刻饰于腰胯处,只觉累赘。他平日里不过喜戴白纱帽,外着一件大袖衫,手中偶尔把玩一柄如意而已,此刻立于城头,迎着朝阳,不多时便浑身湿潮,一侧近侍小心为他擦拭着汗意,而城下则是司隶校尉、左卫将军各着甲胄,高居马背,身后是烟压压的四部禁军。文武百僚虽按例分于两侧相候,然天气难能宜人,其间发出响动来,仍需有司出面提醒,英奴观之,面上多有不悦,但江左群臣,散漫不羁乃常态,今日怕是已克制了许多,遂也未曾言说什么。

    好在成去非一行人,得知今日乃天子亲迎,在接了入城旨意后,浩浩荡荡一众人,搅得烟尘乱起,很快便出现在天子的视线之内。但见几张熟悉的面孔越来越近,那赫赫的“祁”字军旗亦猎猎作响,迎风而展,映入天子双目之中,不由激起了一阵涟漪。

    英奴随之下城,仍乘辂车而出,司隶校尉等人则翻身下马侍立两侧。而此刻金鼓咚锵,彩旗舞于城墙,宛如云霞世界,成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