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幼子的从容人生_第7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7节 (第3/4页)

它带上。

    没见过那位布政使之前,赵秉安绝对想不到这块玉佩有这么大的力量,一省大员都潸然泪下。以那位透露出来的意思,河北还隐着不少往昔的孟家门徒,有这块玉佩在,足以保他安然无恙。

    但当初老侯爷那恐慌的表情还历历在目,孟家轻易不能沾染,赵秉安现在自己还是羽翼未丰,不宜与这样的官场禁忌扯上关系。

    思来想去,赵秉安还是放弃了这块玉佩,人心易变,他不能去赌。

    八月初六,考官们入闱,先举行入帘上马宴,番内外帘官都要赴宴。宴毕,内帘官进入后堂内帘之处所,监视官封门,内外帘官不相往来,内帘官除批阅试卷外不能与闻他事。

    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入场。

    第一场定在八月初八,日子听上去很好,但这一天却是乌云密布,眼瞅一场暴雨就要铺天盖地的倾泻而下。

    赵秉安仰头瞧瞧这天色,顿了顿,忙忙碌碌几多杂事,差点让他迷失了自己初到河北的目标,他是冲着桂榜而来,乡试榜首必是他囊中之物,谁敢阻了他的路,佛挡杀佛,人挡屠人!

    文濂在场中坐镇高台,左手旁太师椅上靠着一位锦鸡朱红官袍的老者,身后任重与年处仁皆小心翼翼地站着,不敢擅越。

    老者须发灰白,只默默的闭着眼打盹,却震慑了在场所有官员。

    铜锣一响,诸生入场。老者眯眼往入口的方向扫了一眼,便起身请出了礼部黄志。文濂谦卑的让开首座,等着这位布政使宣谕。

    第156章 乡试(三)第一场

    乡试第一场连考三日,许进不许出。

    贡院门口, 重兵掠镇。凡入场士子都要验明正身。年处仁神色肃冷, 领着布政使司衙门五位主事和大使正在严密核对。

    乡试中替考之事屡禁不止, 进门验这一场只是考官们的第一手应对, 待考试正式开始,至少还会有十次以上的巡检,所有大人会尽最大努力保证科举的公正性。

    乡试与府试不同,除了试卷之外什么都不提供,所有生活用品都要由考生自己预备,所以这万余学子,无一不背了个大包裹, 三天吃喝拉撒睡都在那几丈余的号房内, 不多带些东西擎等着到时候抓瞎吧。

    这种情况不可避免的导致人群拥挤, 排查缓慢。若非赵佑早早派铁卫在这边戍守,又有燕长品开的后门,赵秉安恐怕早就被那汹涌的人潮冲散了。听说只昨夜就发生了不下四五起踩踏事故,拖孔夫子他老人家的福, 倒是没出人命, 只是涉事的数十学子都被押进了顺天府管教,估计今日这场势必要错过了。

    赵府上预备了肉脯、糯米糕以及提神的风油精,可惜在进场时所有糕点就都被捏成了渣块,几瓶提神醒目的药液也被当众倒了去。

    按说年处仁怎么也是一省参政,肚量不该那么小,可郭绪与万有成两位师弟前后折于赵秉安之手, 他如何能不恨。

    加之两个月前,好不容易任重被自家儿子绊了一跤,眼看就要声誉扫地,也是这小子半路跳出来搅事,坏了他的大计!

    京中恩师对他在河北的被动早已是大失所望,年处仁就指望着能通过此次秋闱挽回颓势,结果那位布政使好死不死的出山了,直压的他一口气憋在胸口上下不得。虽说这件事的罪魁祸首是蔡川廷,但他和姓赵的这小兔崽子是一家的,这笔账算在这小子头上也不冤枉。

    好生嗟磨了一番赵秉安,年处仁才算是略消怒火,挥挥手打发这烦人精赶紧入场。

    赵秉安几乎是被从外到里扒了一遍,幸亏他当时放弃了那块玉佩,不然就年处仁的德行,但凡被认出来,赵秉安先前在太子那里所做的努力便尽数付诸东流了。

    孟家那神鬼莫测的老太爷不说,但就私下与太子妃勾连一事,就足以太子彻底厌弃赵秉安。

    呼过一口气,赵秉安朝赶来的任重点了点头,便随着引路的差役去了他的号房。

    这是燕长品私下里给他安排的位置,完美的避开顺风口,而且距离茅厕甚远,正对场中高台,就在文濂眼皮子底下。任凭年处仁心机百转,他也不敢当着主考官的面动手,除非他满门老幼都活腻歪了。

    当然,这个位置有利有弊,对于赵秉安来说,利在他可以极大程度规避外人的算计,弊在压力太大,高台之上主考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