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节 (第2/3页)
走神,直到一把温和的嗓音叫醒了她:“囡囡,是不是囡囡?” 这个小名更是勾起付巧言过往回忆,她抬头一看,却是一张似曾相识的脸。 付巧言张了张嘴,却觉得喉咙里堵得慌,什么都讲不出来。 她记得她是住她们家隔壁的李家婶娘,她丈夫是书吏,她则在镇上的书局做账房。 这位李婶娘是个热情开朗人,跟她母亲关系极好,很小的时候若是她父母急着出门,就会请她帮忙照顾一会儿她。 付巧言同她也很亲,一直婶娘婶娘叫着,后来她们家来了上京营生才渐渐少了来往。 “婶娘,”付巧言哽咽了一下,“是我,我是囡囡。” 柜台后的妇人不过三十几许的年纪,她穿了一身布袄裙,头上包着额巾,看起来干净又利落。 李娘子一下子就站起了来,她欣喜地看着付巧言,声音都大了起来:“好丫头,都长这么大了。” 她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当年我们两口子搬到上京来住,过年回家才发现你们家人去楼空,问了左邻右舍才知道出了事,你把旧宅卖了。” 兴许是想起旧时好友,她这话说的太过激动,扰得旁边看书的人看了好几眼,她才低头抹了抹眼泪,压低声音道:“傻孩子,你怎么不来上京找我?” 付巧言眼睛也红了,可她又不想在外面哭出来,只忍着道:“怎么能麻烦婶娘呢。” 荣锦棠见她更是伤怀,不由轻轻拍着她的后背,笑着对李娘子道:“这位夫人不如请了人来帮您顶顶,我们一会儿边用膳边叙旧?” 今日他本来就没叫准备午膳,想带她来朱雀大街吃个全鱼宴,也是很凑巧。 李娘子这才看到付巧言身边还站了个英姿勃发的年轻人,她只匆匆扫了一眼,就知道他出身不凡,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再瞧付巧言的发髻和两人亲密的姿势,李娘子这才意识到她看着长大的小姑娘也已经嫁人了。 她叹了口气,心里头沉甸甸的:“那婶娘就先安排下差事,一会儿便去找你们。” 付巧言点了点头,看了一眼荣锦棠,便说:“午膳就在对面的鱼儿游,婶娘一会儿个过去有人会领。” 荣锦棠对李娘子客气笑笑,搂着付巧言出了书局,一路上小声安慰:“遇到故人应当高兴,可不许哭鼻子,刚在马车上讲过你了。” 付巧言“嗯”了一声,深吸口气,精神稍微好一些:“我知道的,不好在外面失仪。” 荣锦棠拍了拍她后背,带着她上了鱼儿游的二楼,直接去了早就订好的雅间坐下。 晴画已经等在里面,见两人上来忙忙活净手净面的活计,这番折腾完,付巧言的情绪就平静下来。 她皱着鼻子跟荣锦棠说:“我是真没想到能碰到婶娘。” “她跟叔父搬来上京,为了就近陪儿女读书考书院,我记得瑞哥和巧姐成绩都很好,这边的工钱也比我们镇上多。” 县学读完要想上各地书院就要靠本事考了,普通人家都是直接就找份差事营生,读书院的毕竟在少数。 就算人数再少,书院就那么些,若是成绩不好肯定读不了。 “婶娘家里的两个孩子都很聪明的,瑞哥读经算,巧姐应当是读的药理,将来想是在书院里留下当博士的。” 荣锦棠就静静听她说,还把热茶推到她手边:“喝点茶。” 付巧言抿了一口,从心到手都暖和起来。 雅间里烧了火盆,倒是很暖和,晴画就过来给付巧言取下暖帽,省得悟出汗来出去要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