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章 摆坛 (第1/2页)
确定了方案之后,下一步就是行动。 不过,摆坛不是混混打架,我不可能立刻冲出去,找到冯军,把他揍一顿,然后就完事了。 摆坛自然有摆坛的规矩。 摆坛的第一步是递名帖。所谓名帖,其实就是挑战书,只是写的更文雅一些。 比如: 某某某道兄台启: 弟xxx素来敬仰道兄修为与人品,欲邀道兄于某年某月某日同论玄门奇术。 落款:xxx 递名帖这件事,我作为挑战者,自然是不能亲自做的,不然无异于,特地登门,当着人家的面,指着人家的鼻子,破口大骂:老子他娘的要干死你! 按照玄门规矩,递名帖这件事,一般应该交给我的徒弟,或者比我小一辈的同门弟子。 不过,如今桐柏宫就剩下了我一个人,根本没有比我小一辈的弟子,那么就只能让友人代递了。 在h市这边,我认识的玄门人并不多。我想来想去,也就只想到了连胖子。 我和连胖子的交情其实并不深。我原本以为,连胖子就算不拒绝,也要犹豫很久。 毕竟上门递名帖这种事,无异于上门挑衅、指着鼻子骂娘,是会得罪人的。 没想到,连胖子竟然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冯军的堂口,名叫句容堂。大名鼎鼎的茅山就在句容市。冯军也自称是茅山弟子。 不过,这个茅山弟子到底是真,是假,就没人知道了。 如今,在玄门中,“茅山弟子”这个称呼,就和三国时期的“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差不多。 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武帝的兄弟。他一辈子,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等过了几百年,到三国的时候,他的子孙少说也有上万。 只要是姓刘的,都可以大胆冒充他的后代,自称一声“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 别人查都查不出来。 “茅山弟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茅山派,无疑是玄门大派,不过这个“玄门大派”前面,得加两个字——曾经。 如今的茅山派,早已没落了,不复昔日两晋、隋唐时的风光,门内传承断绝,弟子四散到全国各地。 也因此,如今的茅山派早就没了谱牒——每一个门派谱牒类似于每一个门派的家谱,记录着门内各代弟子,他们的师父是谁,他们的徒弟是谁,他们自己取得了哪些成就。 所以,一些没有明确师承、野路子出身的玄门人就喜欢冒充茅山弟子。 一般能接触到的,就是这样的“茅山弟子”。 这样的“茅山弟子”,在玄门中,数量极其巨大。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玄门中早已没落的茅山派,却至今还有这么大的名气。 递完名帖之后,还不能立刻就摆坛开打。 按照玄门规矩,递完名帖之后,还有一步——叫作请托。 所谓请托,实际上就是请托说情。 玄门法术都危险的很,一不小心就会没命。所以大家能不动手,就还是不要动手的好。 一般人收到名帖之后,会找当地颇有名望的玄门老前辈,请老前辈代为向挑战者说和。 两人若是谈的拢,那么也就不用摆坛了。 在连胖子帮我递出名帖后的第二天,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上门了。 老头叫张元初,是冯军的师傅兼老丈人。 老头一见到我,就跟我攀关系。 他说,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受到过我师父的指点,算是我师父的半个徒弟。 我笑笑,没回应他这句话。 他如果真是我师父的半个徒弟,我这个我师父的全个徒弟,能不知道吗? 我请老头坐下,还给他泡了一杯茶。 老头不慌不忙地喝了一口茶,然后笑着问我,能不能把摆坛给取消了。 我也喝了一口茶,然后回答说,可以啊。 既然他们不想摆坛了,那就是他们输了。 那么按照玄门规矩,冯军摘下句容堂的牌匾,三年内不得再挂。 所谓摘下牌匾,其实就是不能再收钱,帮人平事了。 让冯军三年内不得再挂,就是三年内,冯军不能再收钱,帮人平事了。 摆坛,最早的时候,其实不是用来解决个人之间的恩怨的。就像我很早之前说的,摆坛更类似于武林中的踢馆。 一个玄门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他怎么才能尽快在当地立足,并且获得名气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打败一个当地玄门高手。 但是当地的玄门高手,总不能无缘无故就接受一个陌生人的挑战吧。 所以,渐渐地就形成了一套规矩。 以我和冯军这场摆坛为例: 我是挑战者,这场摆坛,如果我赢了,那么冯军就得如前面说的,摘下堂口牌匾三年。 用现代的话说,在这三年里,相当于冯军把他占有的那一部分“市场份额”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