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明_第19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6节 (第2/3页)

   任何试图改变这种格局的行为,都会引起林纯鸿的精惕,从而导致方略胎死腹中的结局。

    张道涵道:“先姑且不论此方略对将来会有什么影响,形势瞬息万变,十年后是什么样子,谁又说得清?单单看这六论,朱幕使认为对邦泰是否有利?”

    朱之瑜点了点头,道:“的确有利。”

    张道涵道:“这就是了。只要有利,我估计,都督就不会阻止。至于都督会如何维护当前的格局,或者作出何等改变,这并不是我等需要考虑的事情。”

    朱之瑜悚然一惊,瞬间明白了张道涵的劝诫之意。上位者,素来不喜属下揣摩其意图,甚至会将自己搞得神神秘秘,以增强属下对其的敬畏之心,难道林纯鸿最终也会走上这条路?

    朱之瑜惊疑不定,内心如惊涛骇浪一般,极不平静。他借着读札子,拼命地使自己平静下来。最终,他将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抛在了一边,对张道涵道:“别的事情先不谈。仅看这道札子,之瑜有一点不明,既然张府令倡导在广州、上海设立行知书堂分堂,为何单单忘记了马尼拉?在马尼拉设置分堂,其好处岂不是胜过广州和上海?”

    张道涵得到朱之瑜的提醒,拍着额头笑道:“朱幕使说得有理,在马尼拉设置分堂,确实对教化蛮夷有利。”

    朱之瑜道:“既然要在江南设置分堂,为何却视扬州、苏州和杭州等大城不见,要在上海这个小地方设置?”

    “东林党死而不僵,复社方兴未艾,要在江南寻一道突破口,谈何容易?要说,郭铭彦还真是好手段,三两下就把上海上下治得服服帖帖,选择上海做突破口,正合适。”

    朱之瑜愣了愣,拱手道:“这点之瑜倒没想到,张府令深谋远虑,之瑜不及远矣。”

    张道涵被朱之瑜拍了一记马屁,心里舒爽万分,捻着短须,笑道:“朱幕使就不要谦虚了,这札子里还有什么不妥,尽管指出就是。”

    朱之瑜又指着札子上一处,道:“大明才高八斗者,车载斗量,真正能入都督法眼者,却又不多。如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辈,皆能入都督法眼,但这些人如何会为邦泰效力?”

    “张府令提出纳大明大才为邦泰所用,难道张府令心中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这人是谁?”

    张道涵大笑道:“十足的把握谈不上,六七成倒有的。这人是……”

    张道涵在手心处写了三个字,朱之瑜看得分明,大喜道:“我倒忘了这人!有此人相助,都督大业可期也!”

    第三百四十五章 轿子与缠足

    正月刚过,天气依然没有转暖的迹象,显得潮湿淫冷。星拱楼内,由于安装了地龙,一阵阵热气从脚下冒出,温暖如春。

    林纯鸿的眼前,摆着两份札子,他对这两份札子爱不释手,看了一遍又一遍,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其中一份札子,就是张道涵修改后呈上的。两外一份札子,则来自于周望和陆世明,他们认为,张献忠、罗汝才等贼寇在河南四处流动,不如集结重兵,将贼寇往四川驱赶,然后借机进入四川。

    武将,无不热衷于挑起战争,唯有在战争中,他们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去年底,林纯鸿从南阳府调走了龙卫、骁卫两军,其中龙卫军作为龙卫军团的种子,留在了马尼拉,而骁卫军则作为广东驻守军,留在了潮州,按照陆世明的说法就是:“旱鸭子畅游大海,变身为蛟龙,回不来啦!”

    后来,林纯鸿又从海事都督府调回了大批骨干,在财政司、在都督府,担任了一些要职。周望、郭铭彦、陆世明无不觉察到林纯鸿在有意扶植海派,心中危机感十足。

    周望与陆世明一番商议之后,提出了经略四川之策。

    这个策略,并无新奇之处,无非打着这样的主意:在战争中锤炼军中骁将、借军功提高军方将领的声望,进一步巩固老旧派的根基。

    “海派进荆,倒让大多数人有了危机感,不错……”

    林纯鸿站起身来,伸了一个懒腰,心里暗爽不已。

    正当他暗自得意时,门忽然被推开了,淡淡的香味钻入他的鼻子,陈天瑶站在门口,满脸含笑,用一双杏眼盯着他。

    林纯鸿皱着眉,问道:“你是怎么进来的?于泽怎么搞的,这也能疏忽?”

    陈天瑶的小嘴微微翘起,不满道:“怎么啦?看到我不高兴?”

    说完,她伸开双掌,将一张令牌展现在林纯鸿眼前,嘻嘻笑道:“这东西还真好用,于泽本不让我进来,一见到这个,二话不说,就放我进来了。”

    林纯鸿恍然。在马尼拉时,陈天瑶率领家丁为龙虎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