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2节 (第3/3页)
后再进攻贼寇,还是直接北上剿匪。 两策可谓各有利弊,占据四川,邦泰所能控制的人口、地盘将大幅度扩大,邦泰将获得一个庞大的后方,战略纵深拓展,好处不言而喻。然而,此举将彻底激怒朝廷,后果难以预测。 直接剿匪,朝廷虽会对邦泰不听指挥大为不满,但看在其剿匪的份上,双方尚有回旋的余地,不至于彻底决裂。弊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邦泰将不得不依靠三府之力供养战争,恐怕会非常吃力。 林纯鸿想来想去,觉得目前还不能与朝廷彻底闹翻。闹翻后,邦泰多年来费尽苦心收罗的人才很可能会就此离开,还得分兵防备朝廷的进攻。 此外,邦泰的收支状况也会急剧恶化,朝廷只需要一纸诏书,就可以禁止票据在大明各地流通,给邦泰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此举也会败坏票据的声誉,此后想重操旧业,不知道要面临多大的困难。 最关键的是,闹翻后,军队能不能一心一意地跟着林纯鸿走,这还是一个大问题。大明朝廷深入人心,林纯鸿暂时根本无力挑战。 最终,林纯鸿决定,暂时不管四川,待时机成熟后再说。 第二百四十六章 良玉授首 剿灭贼寇,并不仅仅是军事问题,涉及到政略、经略等方方面面。否则,各地贼寇不至于灭了又起,陷入无休无止的境地。 林纯鸿决定实施大规模的强制移民。北方之乱,关键原因还在于天灾和人地矛盾。只要将动乱之地的人口减少到一定程度,无论如何也乱不起来。 更何况,林纯鸿在琼州和香港岛正缺少大量的精壮劳力,吞下个上百万,完全不是问题。 这点倒与洪承畴不谋而合。洪承畴绝非一个简简单单的军事领袖,其政治眼光也相当出色。洪承畴针对贼寇的策略非常简单有效,军事上狠狠地打击,抓住后绝不考虑什么安置问题,统统杀掉,即使投降,也照杀不误。杀光了,什么事都没了。 当初,要是陈奇瑜有洪承畴一半的狠辣劲,李自成、张献忠不知道已经死了多少年了。 相比较洪屠夫的狠辣,区区强制移民算什么? 决定了战略方向,其他边角问题都好说。东林党这次狠狠地算计邦泰集团,必须对其实施猛烈的报复。 东林党打着逼反邦泰集团的念头,目的并不在于为大明消除一个割据势力,而是为了逼温体仁引咎辞职。 当然,赶温体仁下台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还是东林党上位。林纯鸿估计,东林党后期定然会拿出打击邦泰集团的一整套方略,以期望被朱由检看中,再次执掌朝政。 联想到安防司的汇报,说瞿式耜暗中派人窥探各地转运中心及钱庄,东林党的谋划呼之欲出。这点对林纯鸿来说可谓是最致命的,一旦朱由检接受其方略,邦泰除了武力反抗外,别无他途。 为了报复东林党,林纯鸿决定在朱由检面前,将东林党居心叵测的用心挑到明处,让朱由检彻底对东林党失去信心,永不再用。 同时,林纯鸿还决定组织一帮士子,在士林中大肆攻击东林党,用严密的逻辑、详实的证据向世人宣告,东林党绝不是道貌岸然的君子,而是一群为了私利可以背叛朝廷的伪君子,彻底败坏东林党的名誉,让其成为过街的老鼠。 …… 待战舰将林纯鸿送回广州,各种应对之策已经非常成熟,立即通过张杰夫之手,变成林纯鸿的命令,向四面八方传递出去…… “任命张兆为海事总督,立即赶赴广州上任……” “令周望除恶务尽,拿左良玉的人头祭奠死难的勇士及百姓……” “令政宣司抽调得力人手,反击东林党……” …… 下达命令后,林纯鸿又将广东之事安排妥当,方才带着五名工匠,在百余侍卫的遮护下,拍马往荆州而去…… 且说周望甩脱贼寇后,日夜兼程,往襄阳方向急赶。待行至南召县时,听闻左良玉大败,往郧阳方向逃窜而去。接报后,周望方才安心,然后立即挥师西南向,试图与林纯义一起夹击左良玉,彻底消灭左良玉,以震慑群宵。 周望轻装进兵,终于在郧西堵住了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的左良玉。 正当周望与林纯义厉兵秣马,准备完成对左良玉的最后一击时,卢象升抵达军中,竭力阻止周望进兵。 周望焦躁不已,冷笑道:“卢大人时机把握真准,左贼祸害桐柏、新野、唐县时,卢大人不到;进攻襄阳府时,卢大人不到;偏偏左贼穷途末路时,卢大人就到了……” 卢象升心高气傲,向来在军中说一不二,如何受得了周望此等侮辱,直气得浑身颤抖,右手忍不住往刀柄上摸去,直欲斩下周望的头颅。 周望可不像卢象升般顾忌良多,见卢象升欲动武,唰地一声,拔出腰刀,大喝道:“想在我荆州军中动武,哪里来的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