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0节 (第4/4页)
勇两人分工协作,洗菜的洗菜,削皮的削皮,还顺带穿串子。 王妈妈也过来帮他们一起干,人多力量大,不一会,铁架子上又多了几样东西。 五花肉烤着就是不一样,比鱼肉油多,烤着的时候,那油直往炭火里滴,又是兹兹的声音。 麦芽招呼李元青也过来吃些,她自己却不能吃太多,吃的时候也不敢放辣椒粉,吃个味道就成了。花娘今儿算是破天荒的快把自己的肚皮撑破了,本来吃的差不多,可一瞧见五花肉烤出来也这般香,又忍不住来了几串。 吃到最后,中午饭一口没动,林虎他们也是,那土豆削了皮,再切成薄片,烤出来也很好吃,至少很对他跟钱勇的味口。他俩带来的土豆很快就吃完了,李元青便去地窖里又拿了些没发芽的土豆。这个季节,土豆都要发芽了,他正平整房屋旁边的土地,准备播种了。还有山芋也要育苗,还有很多很多的菜,都要开种。等最后一拨的倒春寒过去,就要开始种了。 花娘是在傍晚时分走的,她撑的很,直嚷嚷连晚饭都不用吃了,吃一顿管好几顿了。 王妈妈临走时,脸上凝重的神色,难得舒不少,看上去也没那么严肃。 至于花娘的心事,却不是那么容易化解的,一切还得看他俩的缘分。 ** 之后的几天,李元青跟冬生忙死了。 先是屋后的那块水塘,要种莲藕跟菱角,后来林德寿又送了些茭瓜苗子过来,说是从其他水塘里挖的,只要栽下去,到了秋天,就有茭瓜吃了。 幸好去年清淤的时候,把水塘扩大了些,要不然这么多的东西,还种不下呢! 除了屋后的水塘外,冬生还承包的村里的另一块水塘,那块水塘前年清过一次淤泥,所以可以直接用抽水车进行抽水,之后再到河里专门打捞大肚子的鱼,扔进水塘里,就行了。 河里的鱼适应能力强,也更强壮,毕竟在河里没有在塘里容易生存。 养鱼也只能用这样的法子,要不然上哪去买鱼苗去?之前是听说其他地方的人,养过鱼苗,黄大全亲自跑了一趟,结果发现,人家养的是锦鲤,专给有钱人家玩赏用的,价格贵死了。 不过,土法有土法的好处,至少这样一来,不会因为鱼苗放的太多,密度太大,而影响收成,也是等于野生的环境生长。冬生包的那块鱼塘可比田家屋后的那块大多了,所以鱼得喂食,不能光靠吃土。 所以,他也弄了不少的茭瓜苗种在水里,莲藕不行,种莲藕的水不能太深,否则荷花茎长不出来,也就没办法长出莲藕。但菱角可以,在夏天的时候,还可以给鱼提供遮阴。除了以上几种之外,麦芽还提议哥哥去河里捞些水草,家养的鱼都是吃草的,而河里的水草就是鱼的最佳食品,水草也容易养,放在水塘里,也不用管它,靠着鱼在水里产生的粪便带来的营养,就足以存活。也得防止水草长的过于茂盛,这东西长疯了,也很可怕。 弄这几样东西,他们都没经验,虽然花娘有把养殖技术写下来,可真正的上手去做,跟纸上谈兵,却是两码事,还得一步步摸索着来。 最后一轮倒春寒,是在农历三月初的时候,正赶上满山桃花盛开,这场倒春寒来的很猛,气温陡降,跟着人下也半日的雨,紧接着便是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虽然气温降了,但相比腊月里的寒冷,却是有所不同,没有寒彻入骨的感觉。 有了前两年的经验,田李两家今年干起小买卖来,可谓是得心应手,臭豆腐,凉皮凉粉,绿豆粉,还有火锅卤菜等等。所有应季而生的小买卖,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本来多了郑玉,人手应该够了,但郑玉是新媳妇,新媳妇首要的任务是生娃。就在郑玉焦急着肚子一直没动静时,终于等到月事晚了。 这个年代,不孕不育的人少,除非天生残缺,否则不会发生生不了娃的情况。当然了,还有另外一种特殊的情况,生娃不顺利,导致身子毁了,这种情况倒是不少。 小娃长的就是快,麦芽还没感觉到,牛牛就已经三个多月大了,整天没事就在那唱,“依依呀呀”,这家伙还流口水,田氏说小娃流口水就说明要长牙了,一般都在四个多月才流口水长牙,可能是牛牛营养好,所以才三个月就要长牙了。 瞧他整日哈喇子不断,李氏给他做了不少的围嘴子,都是用软呼的棉布做的,湿了就换。 不光如此,麦芽还发觉这小子吃奶的时候,喜欢用牙板磨了,虽说他没长牙,可真咬起来还是疼的很。 几次夜里李元青都被麦芽的惊呼声吵醒,瞧着自己的娘子被咬的眉头直皱,李元青真是又好笑又好气,牛牛的小屁屁,还打不着呢!